首页 >> 药膳食疗

中医论说六气十二经四作者仲易

药膳食疗  2019年06月27日  浏览:9 次

  本文导读:温热的阳气不断上升,使得地面上的阳热盛满。在火逐渐盛热的过程中,地下的水会随火上腾,最终形成既热又湿的天气,这种热湿之气为暑热。少阳相火即为暑热之火,暑火在人入三焦,初胎于心包。 少阳相火

  温热的阳气不断上升,使得地面上的阳热盛满。在火逐渐盛热的过程中,地下的水会随火上腾,最终形成既热又湿的天气,这种热湿之气为暑热。少阳相火即为暑热之火,暑火在人入三焦,初胎于心包。

  在人体内,由乙木升达而来的火不断增大,不断上达的火将脾之湿气和肾之水蒸于上成雾气,火与雾气共同形成了暑热,暑中之火成为相火。相火初生于心包,主气于三焦。

  根据现代的解剖,心包指心脏外面那一层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但是《难经》认为凭相火而生的心包与三焦只是一个名字,没有具体的形状,所以一直以来,医者都会纠结于心包到底在哪里。其实这问题无须纠结,只要知道心包的位置靠近心火就好。离心火近,以从心火转变而来的相火就能存在于心包中。

  由木气化生心火,再由心火转变成的相火一形成就出现在心包,所以心包的相火并不会很强。在心包中,用来生火的风木之气仍很旺盛,故心包有相火和风木两种气,而相火弱于风木,自然就被厥阴风木从化了。因此,心包称手厥阴心包,其经称手厥阴心包经,病则风热兼作。

  真正相火主气的是三焦腑,肾中闭藏的阳火就是三焦相火敛降而成的。

  至于三焦在哪,争议就更大了。所以我们只要先知道人体内有一个充满相火的地方,这个地方叫三焦,至于它是人之体腔还是瞧脏,只能期待今后的研究结果了。

  我们在之前说过少阳相火主气时间是小满到大暑,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热的,而大暑后就到了秋天,天气也开始变凉。因为暑气是由变强的心火蒸水湿于上形成的、所以暑热比心火还热,于人亦同理。君火将能量传于相火,是希望相火去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 即将火敛降到地下水中,使心不至于太热。所以凡出现上热皆是因为相火没完成下降的任务,跟心火没有直接关系换句话说,只要相火能敛降于下,心就不会热。

  三焦里的相火能随太阳膀胱经下行于膀胱水腑。膀胱有两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是作为肾脏的腑,要将相火传递于肾水中。第二是管人体津液排出体外即管小便。

  而这两个功能都与其收藏相火有关系,水腑得相火后若将火闭藏于水脏中,那水腑就不会太热。当膀胱里的水达到定程度时,升发的木气就会行疏泄之令,小便则出。如果水腑不将火传于水脏那相火就会在膀胱里聚而成热停滞在膀胱的相火就会影响木气行疏泄之力,最终导致小便不利。

  三焦是提供相火的地方,其手少阳三焦经也是起到一个运送相火的作用而我们说了相火需要敛降于下才不会导致上热,可是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是从手到头、从下往上的,根本起不到往下敛降相火的作用。那相火由肺金和胃士降敛后是走什么道路下到膀胱呢?这条道路是足少阳胆经。

  胆腑之气亦称为甲木,甲木原跟乙木同为厥阴风木之气,而甲木受三焦相火的影响,其气从化了相火足少阳胆经是由头走足,正好可以收相火下行。甲木是相火下降到膀胱的唯一途径,所以导致上热的直接原因也都为甲木不降。

  六气之暑气显现时人则病暑,而当人中暑时,暑气最为明显。中暑是人在夏热感受到了外界暑热之气使得自身暑气过旺所致,这个时候上之相火旺盛,所以病人出现发热、头晕甚至神志不清等热症。

  暑气中除了热还有湿,这常常被人忽略了。中暑的病人会因为湿气加重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泄利、呕吐等症状。

  所以治疗中暑的患者不能只是清热降暑,还要注意燥土利湿(如治暑神方 人参白虎汤)。同样的道理,治疗相火炎的疾病也需利湿燥土。

  作者:仲易。号:4949 525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儿童发烧吃什么药
宝宝发烧吃什么好
宝宝发烧吃什么水果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