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药膳食疗

练拳先动腰减肥

药膳食疗  2020年03月16日  浏览:4 次

摘要:练拳先动腰,还是先动脚、手?最为清楚。在《太极拳术十要》“松腰”条中说道:“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 练是先动腰,还是先动脚?

是脚动、手动带动腰动,还是腰动带动脚动、手动?

这既是困扰太极拳练习者的首要问题,也是审评太极拳水平、质量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必将太极拳练习者引向歧途,在拳技实践中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当多的人,包括一些学练太极拳有些年、自以为学有所成的人认为: 劲从脚跟来 , 打拳不用脚劲,腰劲是起不来的 等等。笔者不才,愿将个人所知及实践心得述说如下,与同好们进行交流。

初学太极拳或拳技未精,练习者的肢体运动都(多)表现为手动、脚动,腰不会(能)动;随着拳技实践层次的提高,继而转变为手动、脚动带动腰动。只有拳枝水平达相当高程度后,方能做到腰转(动)带动脚转(动)、手转(动)。太极拳的这种运动方式很难为常人所理解、所接受,这也正是太极拳锻练最费时耗力、最难练之处。凡太极拳练家都会从自身练拳的实践中,清晰地体验(味)、证实到这种拳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诚如拳论所说 车轮两命门,一纛摇又转 , 腰如车轴 ,是也。

《心会论》明确指出 腰脊为第一主宰,喉头为第二主宰,地心为第三主宰。丹田为第一宾辅,掌指为第二宾辅,足掌为第三宾辅。 愚意以为,主宰者,全局关键;宾辅者,局部辅佐。

腰隙为命意源,力由脊发,故为第一;

喉头通顶,行拳走架,不扬头露喉,顶头悬之谓也,故为第二;

地心为足跟,稳若泰山,故为第三。

丹田为气,意到气到劲到,无坚不摧故佐腰;掌指为力稍,佐喉头,门户无虑;足掌接地为桩,故辅地心。腰与指掌、足掌在太极拳中的主宰与辅从地位,不是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练拳中,应该怎样审视它们的主次位置了吗?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 发劲要有根源,劲起于脚跟,主于腰间,形于手指,发于脊背 。武禹襄、李亦畲(上述)论著,是持 劲从脚跟来 , 打拳不用脚劲,腰劲起不来 的同好们,认为练太极拳须 脚动带动腰动 的理论根据。愚意以为这是理解上的错误。通观武、李二先贤(上面)所说,皆着眼于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呼应联系,强调 周身节节贯穿 ,目的在于达到 劲整 、周身一家,并未涉及练拳时先动脚或先动腰的问题。虽是这样,武禹襄仍然接着写道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以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这不是依然把腰放在最主要(轴心)的位置吗?

练拳先动腰,还是先动脚、手?在《太极拳术十要》 松腰 条中说道: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 命意源头在腰隙 ,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由此也可知:澄甫之子杨振基 腰动带动手足动 之说确有见地,实为格守祖训的至理名言!

补肾活血,强筋止痛。用于肾阳不足、瘀血阻络所致的腰痛及腰肌劳损。

防城港牛皮癣医院邢台癫痫病专科医院肩颈背部酸痛的原因

有哪些好用的工作常备药
灯盏花素片哪个牌子好
怎样才能阴阳调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