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牛

中医诊断  2021年12月24日  浏览:2 次

楼宇烈:中华人文精神的两大传统

与西方文化相比,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项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而西方在公元以后形成的是以神为本的文化,直至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才高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启发人不要做神的奴隶,要做人自己。它的思想来源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同时也受到16世纪以后传教士从中国传回去的人本文化的影响。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两个重要传统。第一个是 以史为鉴 。唐太宗说,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强调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历史著作在全世界是最系统、最完备的,仅正史就有二十四史或者说二十五史,还有很多野史和辅助性历史资料。每个朝代政权相对稳定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修订礼乐,第二件事情就是修前朝历史。中国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就是通过 以史为鉴 总结出来的,是这个传统的一个成果。

商灭夏,周灭商,在历史上被称为 汤武革命 。夏商两代的历史给周王朝非常深刻的启示。以历史为借鉴,周王朝一开始就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道理: 天命靡常。 天命并非恒常不变,不是获得了就可以一劳永逸,它是会因人而变的。那么,天命是如何变化的,又根据什么变化呢?《尚书》里记载了周人对历史的总结: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周人提出了一个重要观念 敬德 ,而且要 疾敬德 ,国家治理者要努力地、快快地提升自己的德行。这就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性,即决定命运和政权兴亡的不在于外在力量,而在于人自身德行的好坏。上天是根据民意来行事的,《尚书》里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如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等等。 王者以民为天 。中国文化里的天不是简单地指天空的天,也不是一个造物主的天。天的含义很丰富,是自然而然天道的天,也是代表民意的天。中国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重点在于人不是受外在力量主宰的,而是靠自己德行的提升来行动。

中国文化中的第二个重要传统是 以天为则 。孔子说: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中国人非常强调以天地为榜样,向天地学习。传统上用 德配天地 来赞扬孔子。圣人的品德能够与天地相配,与天地一样高明博厚。人绝对不能妄想去做万物的主宰,而要向天地万物学习。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天地是这样的广大无私、广阔包容。人们首先就要学习天地的这种品德。同时,天地也是非常诚信的。孟子说: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人道是从天道学来的,天道诚,所以做人也要诚。

人不仅要向天地学习,还要向万物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要人们学习小草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又有两句诗描写竹子: 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这是用竹子做比喻,人们要学习它从根子上就要有做人的气节,地位再显赫也虚心谦下。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人提到要学习的物,就是 水 。古书记载,孔子遇水必观,非常注重向水学习,因为水的品德太多了。老子也说: 上善若水 。水总是往下流,普润万物,却从不居功自傲,也不要求回报;水能够包容万物,却没有自己的形状,而是随器赋形。这彰显了 道 的精神。

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每年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达到2000亿美元。 纵观近几百年来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或社会的关系、人自身身心的关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紧张,这与传统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式微颇有关系。现在亟须重振这种精神,正确阐释和弘扬中华文化中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现代意义,将它贡献给世界。(公众号 人民理论 首发 作者楼宇烈 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本文选编自作者《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中华书局2016年7月版)

友好提示:本文为 人民全媒体平台 (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海口医院哪家妇科医院好
拉萨治疗妇科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