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养生

小暑节气

中药养生  2020年01月09日  浏览:1 次

摘要:小暑节气,炎热开始蠢蠢欲动,在湿气浓重的盛夏,神农中医馆特别邀请内儿科专家-三伏贴专家-袁晓红老师,为大家讲讲小暑时节,需要注意的养生要点,及如何搭配应季的饮食。

秦观《纳凉》

农历六月对应《周易》中的遁卦,遁是退避、隐居,此月阴气四出,云如车盖、大雨时行,都是阴气征服阳气的结果,李渔由此才说,应夏藏,闭门谢客。

小暑节气,炎热开始蠢蠢欲动,在湿气浓重的盛夏,神农中医馆特别邀请内儿科专家-三伏贴专家-袁晓红老师,为大家讲讲小暑时节,需要注意的养生要点,及如何搭配应季的饮食。

【节气特点】

小暑为六月节,农历六月称 皋月 ,皋是沼泽,湿气浓重而为盛夏。盛夏谷风习习,谷风是东风,它温厚助万物茂盛,才引来土润溽暑,溽便是熏蒸。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起居养生:顾护心阳,重在心静】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人常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心平气和,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 春夏养阳 的原则。

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 心静 二字。此时,人们可晚睡早起,最好午睡一会儿。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可以游泳、听音乐。此节气古人云: 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

【夏季常见病:慢性疾病要留意】

此季节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对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结合节气特点加以调护,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并防止夏季常见病的侵袭。

对有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

有心脏病史的人群,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贮备氧气袋,在自觉胸闷气短之时使用。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应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必要时吸氧。此外,还应禁食寒凉之品,中医有句名言: 形寒饮冷则伤肺。

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此节气要注意饮食的合理科学。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人们要注意饮食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应少食寒凉之物,以免加重病情。

在这个时候,这类疾病在这时运用 三伏贴 效果最好。

什么是 三伏贴 ?

三伏灸疗法能提高肺肾阳气,增强肺功能,对于呼吸系统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是目前难治之症,病程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且易反复发作,正气虚时易诱发。所以,中医认为: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三伏 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逐、走窜、通经平喘药物,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同时,虚寒性疾病也可以,如乙肝,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肠炎、四肢寒凉,免疫低下、慢性腹泻、反复感冒、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虚寒头痛、小儿厌食、遗尿等疾病,此类疾病由于阳气不足,脾肾功能差,故造成疾病经久不愈。

初伏:2014年7月18日-7月27日

中伏:2014年7月28日-8月6日

末伏:2014年8月7日-8月16日

【中暑怎么办?】

小暑时节防中暑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体力劳动者、室外工作的人员来说,应该多饮水,常喝绿豆汤等都可预防中暑。

中暑后处理常识

1、立即将病人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有利于散热。

2、补充水及电介质。

、用风油精或清凉油涂于病人的太阳穴;口服;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4、重度中暑病人除以上 点处理外,应立即转送医院救治。

【应季食谱推荐】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进补要能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这与情志调节一样。

︱素炒豆皮

材料:

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

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

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西瓜番茄汁

材料:

西瓜半个,番茄 个大小适中。

做法: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

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养性延命录》中指出: 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

关爱精英是一款针对中青年的常规体检套餐,在健康筛查的基础上针对血脂、肝功能、肿瘤标记物等检查项目进行了细化,特别关注高血脂、肝病等慢性病及常见肿瘤的筛查。

宝宝积食如何清热
品牌药企
大便干结正确喝水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