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新闻

中医经典阅读优秀文章展浅谈黄帝内经养生观

中医新闻  2019年06月28日  浏览:10 次

  本文导读:从古及今,出生与死亡都是避免不了的话题,有的人能够长久而不衰,有的却半百而逝。至今而言,这是一个严肃、令人思考的问题。内经第一章的第一篇为《上古天真论》,开始就把“人”下了一个定义,我们人类的寿命是多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我们正常人活到一百岁应该是很正常的事。但如今我们人的寿命却没有古人那么长久。国医大师裘沛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养生莫贪生”对待生死的态度也就是对待人的态度,人 从古及今,出生与死亡都是避免不了的话题,有的人能够长久而不衰,有的却半百而逝。至今而言,这是一个严肃、令人思考的问题。内经第一章的第一篇为《上古天真论》,开始就把“人”下了一个定义,我们人类的寿命是多少?“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我们正常人活到一百岁应该是很正常的事。但如今我们人的寿命却没有古人那么长久。国医大师裘沛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养生莫贪生”对待生死的态度也就是对待人的态度,人不必要刻意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养生也贵在全神,努力使自己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的心态。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这样,人体才能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达到应享年寿。《黄帝内经》太古与今时之人的区别1生活习惯的改变 内经中希望我们追求的是“志闲而少欲”的生活状态。以前我们的祖先生活非常简单,正是所谓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电脑、汽车诸如此类的工具,也不必要去追寻名牌服装和奢侈品。每个人的欲望及野心值都会降到最低。而如今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带给人更多的诱惑,人们不断的追求一些物质需求不胜枚举。2居住饮食的改变 古代我们地球生活的人类有限,不像现在几十亿的人口挤在地球。那要解决饮食问题的时候,很多食物就需要被改良来达到量产的目的。以前我们吃的是粗食(五谷杂粮),而如今由于转基因食品的泛滥,连种植作物的农药都省掉了,可想而知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有多大。现代的东西经过改良,提取造成一些瘾癖药物的流行,人一但产生依赖性,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当今的孩子吃的糖果和以前我们小时候吃的蔗糖、果糖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现如今糖果的体积更小、化学物质更多、甚至糖果内细化到纳米级。这是孩子拿到糖果不放手的一个因素。内经中讲“甘入脾”,就是甜食一般会濡养脾胃,应该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像现代糖、咖啡和一些饮品。吃到嘴里的味是“甜”性其实是“酸”。“酸克土”脾在五行中又属于土,其味为甘。肝在五行中属木,其味酸。所以这些零食吃的过多会对脾胃造成不小的负担。 不能正视自己的灵魂 负面信念引起过多代偿反应。现实中由此引发的躁欲症、抑郁症等心理病的例子太多太多。《内经》中上古之人提出了许多长寿的秘诀,归结于一句话就是“以灵魂人的立场活肉体人的一生”。现代杀手排行第一的不是外界邪气造成的我们自身的疾病,而是我们自己杀死了自己,我们自身造成许多负面的代偿反应,对自律神经造成过度的伤害。很多人强迫自己和“厚味”很差的人事物相处,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一些利益关系不得不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交谈、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吃自己讨厌的富含营养的“食品”。长此以往我们会活成我们一点也不想成为的人。很多疾病、癌症、重大事故可能就会找上你,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你自己的气场已经和这个世界脱轨。《黄帝内经》整本书的观念之一是“天人合一”。研究的是天、地、人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究其一个字为“道”,“道”又分为“阴阳”。我们从阴阳入手,最终回归的还是阴阳。一阴一阳环抱起来谓之道,阴阳是道家基本的部分。也就是能够用爱来拥抱自己的黑暗面,使人格上的分裂统一起来。一个正常人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基础之上可以形与神俱而尽终,能够享尽天年。人也要学会节制。“今时之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醉以入房”中医的观念认为说,人要持满而不是想尽办法将它消耗。生活中我们想要活得幸福,应该学会“持满”。同样在内要学会“御神”简单来说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情,让心情非常的平稳,不至于大喜大悲,使之处于中庸之态。那我们如何从内经的基础之上来践行养生之道呢?限于篇幅,笔者举出相关数例。

  践行内经养生之道1八风之理、同气周流(调畅气机) 人生之根本,本于阴阳。天地阴阳之间称“六合”(天、地、上、下、左、右)。我们五脏六腑经络统统与天、气相通。风邪善行而数变,风邪也是致病的第一大要邪。内经中认为风为“八风”和“五风”,八风与祖国的八个方位相对应。即东为婴儿风、东南为弱风、南为大弱风、西南为谋风、西为刚风、西北为折风、北为大刚风、东北为凶风。这些为自然邪气之风。邪风渗入五脏会产生“五风”。即春风病于肝,郁于颈项;南风盛于夏,病在心,郁于胸胁;西风盛于秋,病在肺,郁于肩背;北风盛于冬,病在肾,郁于四肢;脾风盛于中央之土,病在脾,郁于脊上。“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邪气伤人都是决定人长寿或短命。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通“天气”并精进“吐纳”。人背后的脊椎骨顺着督脉的气脉一直往下走,一直下及到命门这个穴位(人体14椎的位置),我们把命门到关元中间假象为一条线,气脉由此经过肾脏,小肠,这条气脉为“纳”。“吐”的时候由嘴巴或鼻子纳气一路沿着任脉行走,由此构成人体气流的圆运动。大凡修道之士在此基础上会用舌尖顶住天池穴,引真气由玄膺穴下降丹田,顺归气管过十二重楼。当舌尖顶住上颚之时,小舌会打开,吼腔会扩大,呼吸就通畅了。这样头脑不易昏沉,会大大增加学习、工作的效率。内经中提出”生气通天”,肾主纳气,肺主呼吸,“生气”是人生命之本,五脏六腑都是与天地相通的。善于同气周流、呼 气调达气机的人会是长寿之人。2真小人、伪君子 请对我们的身体诚实吧。我们为什么不能遵从自己心灵深处灵魂的呼唤去做自己想要做、真正认为对的事情呢?众所周知日本是长寿的国家之一,冲绳岛在日本是最长寿的地带。那里的老人非常喜欢食用过油的肥猪肉、腌咸菜。经常去唱卡拉OK。老人们按照符合自己内心想要的方式来生活。在我们看来耋耄之年以上的老人做这些应该是对身体非常有害的,反而这些冲绳岛老人却非常长寿。我们或许将自己仅仅局限在一个固定的生活模式中,强迫自己多吃蔬果、多去健身房锻炼,或者为了达成某种目的和自己不爱的人相处。长此以往这个人一定会被自己搞垮。这些不是符合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相信自己的内心来生活,不要做虚假的君子,遵从灵魂的呼唤,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小人。我喜欢就是我喜欢,我不爱就是我不爱。这样可以达到自我的疗愈。心灵的疗愈对人的身心起着至关的作用。从《黄帝内经》的养生角度出发,我们要做“真人”消除自己内心的辩论心,减少自己的负面代偿反应。庄子在逍遥游也提出现存在的背后还有更大的存在,我们只是游离到这个世界的一个片段,应该正视自己的灵魂。不仅做人要逍遥,更要“游动”起来。美国通灵人赛斯也提出人们如何更好的生活,如何长寿,就是要行为具象化。即使身患恶疾,也要做符合自己灵魂的事。请对自己的身体诚实吧!这样才可以精神内守,有效的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护卫元神正常发挥调控人体机能的作用。 厚德以载物 《黄帝内经》中非常推崇“恬淡虚无”的重德之道,五德(仁、义、礼、智、信)入阴阳、五行与五脏,也就是德育养生法。许多人认为养生就是吃些补品来滋养身体,的确,正确的使用药补或食疗对身体是有益的。内经中讲到圣人的养生之道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就是说要能够清心寡欲、不受外界的影响,达到“虚无”的境界。这样才可以养护元神的先天真气。要做到恬淡虚无就必须要“重德”,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提出过养生在于德行。德行兼备,虽不吃药也能长寿;德行不足,即使服玉液金丹也不能延寿,这与老子在《德道经》里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道生之,而德畜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宇宙万物皆为虚无道所化生,是德“一”所畜养而成。道德生养万物,向富有生机的方向发展,人们养生应运用尊道贵德的原则自律、修养,把握住天一所生的智德阳水,建立社会道德观念。所以要做到“恬淡虚无”就要“重德”这不单单是靠药材就能达成的。只有重视道德才能护养生命三宝“精、气、神”,使元神内守而不外泄。

  人的生命轨迹不仅仅停留在花甲之年,不应该到身体过度消耗之后才去关心养生问题。我们从小就应该诵读、去钻研、去实践岐黄之术。内经不仅是谈论养生和生理病理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涵天彻地、贯通古今的著作。所以请对我们的灵魂诚实吧!让浮躁的心建立道与德的信仰。

老人骨质疏松护理
钙和D3什么时候吃最好
悦而维生素D3滴剂多少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