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敏开罢大花开小花
中医减肥 2020年07月08日 浏览:2 次
羊城晚报杨晓敏 作家刘心武三十多年来在《羊城晚报》花地副刊上所发作品最近结集成书《偷父》(羊城晚报出版社 2015年8月第一版),以短小精悍的小小说作品为主,其中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更有这个大时代变迁的光影,还可看到一位作家创作渐趋圆润成熟的历程。
刘心武当年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曾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其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更是在大陆刮起一阵红学热。多面手的刘心武亦是不折不扣的小小说大家,他的众多小小说作品故事性强,语言幽默,意境隽永。 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与生活,剖析了社会最深层的现象,朴实的文字中渗透着非凡的人生哲理。
一个作家的人生境界与人生阅历也往往决定其文字品位,刘心武的小小说写的多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小悲欢,其间洋溢的人文情怀与悲悯意识,如绵绵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有着一份天然去雕饰的朴素之美,也有一份紧贴时代的忧患意识,这是他的小小说作品深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心武极擅长在寻常的生活细节中发现平凡人的真爱,于淡而平静的叙述中,稍加点染,即能写出动人的小小说佳作。《不必改期》是对孝道的一种全新诠释,也写出了两种不同生活观念的碰撞。因对门单元老太太去世,一对夫妇觉得在别人悲痛时笑逐颜开不合时宜,继而取消了原定家中的周末朋友聚会。老人的子孙辈们却在老人骨灰送走的当天就大卖废品,欢欢喜喜在家开起家庭派对。两相对照,褒贬似乎不言自明。然而年轻人的一番话却意味陡转,引人深思: 我们都爱奶奶 我们要高高兴兴地活下去,这是对奶奶最好的纪念! 何为孝?孝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真诚。逝者已逝,生者坚强快乐生活下去,也许,这才是对孝道的最好诠释。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反映农民工感情与生活的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受到作家们的青睐。近年来,刘心武也创作了不少此类作品,诸如《竹排嫂》、《照镜子的保安》、《卫生王子》等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满怀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热忱,亦满怀着对这些生活在城乡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悯情怀,以写实的手法为读者讲述了一段段悲喜交织的俗世故事。其写作视角触及角角落落各行各业。
刘心武笔下的竹排嫂们,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勤劳朴实的美德,在面对一份又苦又累的做竹排的体力活儿时,她们不怕苦累: 她们挣的是计件工资,每天东方发亮她们就来,在露天场地干活儿,中午不回村,自带馒头,就着花生米,喝老板供应的开水。吃完喝完,再稍稍说笑一阵,接着干,直到天光模糊。 这样不加任何色彩渲染的叙述,如同作家笔下那一群有着天然淳朴之美的女主人公们一样,自有一种平实而感人的力量。然而,竹排嫂们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更在于她们那一份心思 一份强烈的心 更是一份对远方丈夫的关爱与牵挂之心。因为竹排嫂们的丈夫大多在远方城市里做建筑工人,对于她们手中做的那些将来要运送到各大城市建筑工地脚手架上的竹排,她们几乎是融进自己全部的爱心去做。竹子被虫子蛀了,竹排嫂们与老板据理力争,最后将那批竹子做成养羊的竹排;有位新手在做竹排时偷工少了一道工序,竹排嫂们用自己的言行对她施以教育
无论是远在城市建筑工地上的男人们,还是在乡镇作坊间辛苦劳作的女人们,务工人员生活的艰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刘心武笔下的这一群竹排嫂,却是一群对生活充满热忱,对家人丈夫充满了热爱,又泼辣勇敢而不乏智慧的女人,她们如同一棵棵坚守乡间的绿树,生机盎然,摇曳出今日乡村的一派美丽风景。眼下,大量描写务工人员沉重苦难生活甚至扭曲变态的打工文学充斥泛滥文坛,读到这样清新健康的作品,尤其让人兴奋。
《掐辫子》入选2012年天津语文高考阅读试题,也是刘心武近年来的小小说力作之一。在这篇小小说作品中,作家开篇即借一位年轻白领跃入水潭为恋人捞草帽的场景为全篇设下悬念,继而合情合理地引出后面的故事:男孩对一顶普通的草帽所怀的却是非同一般的感情,因为那一顶草帽上凝结着家乡亲人的汗水与亲情,他们通过 掐辫子 这一有着特殊的地域风情的劳作将男孩送进大学给他换来一个美好前程。随着男孩女友对 掐辫子 这一行业的一步步深入了解,那些看上去极为普通的草帽在女孩的眼里也有了生命。
文中对奶奶的描写尤其温情动人: 老人手劲不够,掐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还由着老人掐 在这里, 掐辫子 已远非一种获取物质利益的手段,它透出的还有一份对生命的终极思考与关怀,一份浓浓的生命底蕴使得这篇小小说作品读来厚重而韵味无穷。
短篇小说《偷父》曾被广泛转载,也被收录到中学教材里。刘心武先生把这篇文章的题目用作整本书的书名,也可见他自己对这篇文章的偏爱。 我的小说都很注重讲故事,即使是小小说,也经常设置悬念,读者读起来,应该是比较有趣的。 从创作技巧来说,这篇《偷父》可谓吊足了读者胃口,从一开始就步步铺设悬念,又在不愠不火的叙述中慢慢将这个悬念展开。寻常的矿难的题材,太多的沉重与苦难,已近乎让读者与写作者的心变得麻木,然而,刘心武的这个短篇却从一幅被偷的凡 高画作入手,娓娓道来,描述一对生活在贫苦底层的父子深情,读来让人心痛。
刘心武说: 宏大叙事固然很好,精微勾勒也很重要。我总希望读者能从凡人小事里感悟人生、人性。 据他透露,1959年17岁那年,他就在《北京晚报》发表了第一篇小小说。迄今已过去五十多年,除中长短篇文集之外,刘心武出版的小小说专著也有十几部。 开罢大花开小花 、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被刘心武奉为生活的座右铭。刘心武现在每年都有数篇小小说佳作走进读者视野,保持着对小小说的创作热情和良好的创作势头。
黑河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治疗银屑病有特效药吗常用安全感冒药
-
管理巴菲特更多人愿意租房的趋势正影响家居市场
2020-09-22
-
真总决赛预演东部变天了勇士最大敌人是他们
2020-08-10
-
惠若琪自曝解说首秀紧张复盘女排直指三点不
2020-08-06
-
深圳大运会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和中国大体
2020-07-02
-
雀头的炮制方法
2019-07-15
-
火炭母草根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