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减肥

按照春夏养阳

中医减肥  2020年01月06日  浏览:1 次

摘要:按照“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夏季的正常出汗,使气机打开,以保障阳气的正常消散与升储,从而养护体内阳气。

夏季是一年中较为极端化的季节 偏长的日照时间、闷热潮湿的气候,这直接导致我们的汗液大量分泌。汗味会让人觉得尴尬,很多人就会用各种方法来抑制出汗或者遮盖汗味。其实,出汗多与少都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如果不让汗发出来,那身体里的废物就无法正常排出。夏季该如何对待我们的汗?就让传奇君来告诉你吧。

夏季不出汗有危害

自古就有 出汗养生治病 之说,主张出汗可以通经活络,疏通血脉。但现代人夏季出的汗却越来越少,这都是因为商场和办公楼里早早就开了空调,家里、车上也都有空调,所以整天清清爽爽,一滴汗都不用出。虽然人们享受到空调带来的清凉,可是却失去了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机会。

夏天很少出汗,气血没有 张开 ,人体对风寒的抵抗力就会减弱,夏季出汗其实是人体在给自身降温,也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总是待在有空调的环境里,很少出汗,不仅体内积聚的热很难散出,也会使机体排毒受影响。从而在秋冬季更易受到邪气侵袭,容易感冒、不止。

按照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的原则,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夏季的正常出汗,使气机打开,以保障阳气的正常消散与升储,从而养护体内阳气。

所谓正常出汗,就是不要把空调温度开得过低,天生不怕热的人甚至不用开空调,给自己制造一些出汗的机会。当然,夏季出汗绝非越多越好。中医认为 阳加于阴谓之汗 ,出汗需要阳气和 的共同参与,出汗过多则会使人体的阴阳都有一定损伤。

另外, 汗为心之液 ,过度排汗还会造成心气不足、心血亏虚,出现心慌(悸)、乏力等症状。因此,要注意及时补水。尤其大量出汗以后最好及时补充少量的淡盐水或果汁,以补充电解质的缺失。心悸、气虚、胸闷较严重者还可选用益气养阴。可避免因过汗耗阴,引发休克、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

出汗多或为湿热气虚问题

相对于出汗少的人,还有另外一种人,那就是,动一动则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湿热体质和气虚体质所致。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经常不舒服,小便甚至有发热感,尿色发黄。平时有喝酒、抽烟和熬夜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很容易出现湿热体质,这类人夏季特别容易出汗,而且脾气会比较暴躁。

气虚出汗的患者多见于中老年。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汗出不止则是气虚的表现。此类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饮食上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症状。

要调理气虚引起的多汗应以益气补气为主。可选服补中益气丸、生脉饮以培土生金、益气敛汗。补中益气丸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所创补中益气汤方。可用于治疗因劳倦伤脾,脾虚气虚,无力升提所致的各种下陷证;或气虚眩晕、气虚头痛、低血压等属于脾虚气弱的气虚诸症。而生脉饮因其有益气生津复脉的功效而闻名,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动汗 最为可贵

中医认为:动汗可贵,因为此为深层出汗。而外界高温造成的皮肤大量出汗(如蒸桑拿或夏天高温)则为浅表出汗。

但夏季则不一定运动到大汗淋漓,运动到微微出汗、微微气喘、尚能轻松交谈的程度,对大多数人来说就很合适了。即便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在早上10点前和下午5点后在户外活动一下,让身体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温度,微微出汗,对健康有益。

不要总是待在空调房里,多出来走动一下吧。

本品适于预防和治疗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的常年性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其症状主要有鼻痒、鼻阻、流鼻涕、打喷嚏等。

有治好静脉曲张的吗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有什么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