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割鹿侯好酒
中药大全 2020年04月09日 浏览:2 次
摘要:楚歌(割鹿侯)好酒,这在朋友圈中是尽人皆知的。我总以为,这样的喜好渗入他的文字肌理,便是他的小说《琴曲酒狂》的由来成因——至少是其中最为现实的一个。当然,本篇说的陈酿不是楚歌挚爱的杯中物,而是弥漫在其文字里的悠远的醇香 一
楚歌(割鹿侯)好酒,这在朋友圈中是尽人皆知的。我总以为,这样的喜好渗入他的文字肌理,便是他的小说《琴曲酒狂》的由来成因——至少是其中最为现实的一个。当然,本篇说的陈酿不是楚歌挚爱的杯中物,而是弥漫在其文字里的悠远的醇香。
《琴曲酒狂》是一篇以魏晋名士“竹林七贤”的生平事迹为蓝本的小说,以“七贤”领袖嵇康的被捕和被杀为主要线索,从另一位“七贤”的核心人物阮籍的视角来行文表述。《琴曲酒狂》细腻地再现了魏晋易代之际,血腥动荡的政治背景下文人艰难的生存环境。
我所感兴趣的,并不是作者着力表现的这一段历史本身(当然,这段历史有其再现的价值),而是作者借由小说再现这一段历史的深层次的思想因由。除却热爱与了解,应当还寄托了作者在这群千年前的文人群体(竹林七贤)身上获得的思想共鸣,以及想借此传达的一种穿越古今、不绝如缕的文人情怀。
要从楚歌的这个“魏晋风骨”的故事里,挖掘出他赋予这篇小说的深层次的意义,就得先从“竹林七贤”的故事本身说开去。提到“竹林七贤”一般立刻会想到茂林修竹、纵酒狂歌、放浪不羁,果真这个以隐逸为特色的文人群体,就过得如此逍遥自在嘛?
如果我们回溯一下“七贤”生活的年代,就不难发现事实的真相远不如我们期待得那么美好。
“竹林七贤”生活的年代是魏晋时期,“民不聊生”、“血腥”、“动荡”是概括它的最好的关键词。正因为政局动荡不安,原本以“修、齐、治、平”为已任的文人,大多数无可奈何地选择隐而不仕,选择了(文化意义上的)江湖而不是庙堂。如是就有了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大批隐于山林的文人。随着曹操之孙曹壑的死亡,曹爽与司马懿同时辅佐新帝曹芳,形成权力的双雄对峙格局。随着“曹马之争”的加剧,以及“高平陵之变”(又称典午之变,司马氏夺得实权的重要兵变)的发生,司马氏将曹爽一派夷灭三族,之后又平息、缴杀了全国各地的多处兵变,先后将拥立的几位魏帝或废、或杀。
在这样动荡的政局里,文人难展其才,且时时有性命之忧,不得已只得退而为隐,与同怀“箕山之志”的真隐士们共同悠游于山野之间,史称“竹林之游”。
“七贤”中,年岁居长的山涛,就是这样的文人代表。山涛有着不俗的政治抱负和过人的政治敏感。“夜半弃官”的故事,即是他在“曹马之争”的伊始,就嗅到了政治斗争的血腥气息,而做出的相当有先见之明的人生选择。而“竹林七贤”的千古风雅之所以能成形,便得益于他的这一“弃”。
“竹林七贤”的三位核心人物中,除年长的山涛之外,还有《琴曲酒狂》的两位主人公嵇康和阮籍。“龙章凤姿”却“土木形骸”的嵇康,不但风姿出众而且多才多艺,更以其洒脱的心性成为当时的国民偶像。就连司马昭身边臭名昭著的走狗——钟会,最早都曾是他的“粉丝”,可惜后来因爱生憎,被嵇康奚落后怀恨在心。堪称“一代天骄”的嵇康无心为仕,一心向学,志在隐居,但他在文化界强大的号召力却令荡平四海的司马氏忌惮不已。这一切在《琴曲酒狂》都有含而不露的侧面烘托,细心体悟,可得三味。
出身名门的阮籍被马司氏逼而为仕,而与司马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姻亲关系并且一直有着政治远见的山涛,出于各种原因主动出仕。他同时也力邀嵇康出仕,以便保全他的性命,因为司马氏早已将嵇康锁定为下一个目标(事实上嵇康也是司马氏称帝的最后一个阻滞)。山涛这一举动纯是一片好心,换来的却是嵇康洋洋几千字的绝交信(后世称《与山巨源绝交书》)。因为好友吕安的关系,嵇康被牵累入狱,又被钟会诬以谗言,最终嵇康被司马氏诛杀。嵇康死后不过几年,司马氏正式窃国建立晋朝。
《琴曲酒歌》所展现的正是这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事迹,在荒烟蔓草的时代背景下,小说从“七贤”谈玄醉酒、弹琴长啸的逍遥着笔,先铺陈点染出那份隐逸之美。接着转笔切换到嵇康的被捕,小说的氛围至此急转直下,有如画面的切割般笔法利落。小说的氛围由隐逸、悠然转眼变幻成黑暗、恐怖的紧张。嵇康临刑众人请命的场景、广陵绝唱的回肠荡气,都被作者还原得十分生动。
嵇康死后“七贤”呈风流云散之态,多数被迫做了官。而小说中另一个线索型的人物阮籍,贯穿作品始终。作者为什么选择从他的视角来诠释整个故事?这一点相当值得玩味。这可能还要从阮籍的性格特性上着手。相比嵇康让人仰视的洒脱超然,阮籍这个人物更多的承载了文人渴望自由,却无从左右大环境的无奈的一面。相比嵇康的纯粹和单纯,阮籍的复杂和自我煎熬,显然更有文章可做的。相信作者将阮籍做为《琴曲酒狂》的主人公,也正是因为从阮籍身上看到了这一点,并有某种程度的思想共鸣。
阮籍淡泊名利、率性、狂放、无心为官……他身上几乎凝聚了所有文人共有的特性标识。出身名门的他,不但有家学渊源,其父辈还曾是司马懿的同僚。他面临司马氏的屠刀时不得已被迫入仕,一度曾以“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痛苦的屈从。他无心为官,更不愿为司马氏的暴政助纣为孽,因此以他自己放浪消极的方式来表现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一度留下了“阮籍别嫂”、“醉眠妇侧”、“哭悼兵家女”等经典故事。这都是他大性情、大悲哀的展现。他在极度的压抑中,战战兢兢的自保,后人多将他的“穷途之哭”列为怪僻,实则是他长期压制天性后的异样的发泄。
嵇康死后不久,阮籍又被迫为司马氏写了《劝进文》,这成为他一身洗不去的污点,最终他也正是为此抑郁而终。在楚歌笔下,他如同历史上的形象一样,有着文人的清高,也有着文人的软弱。他珍视生命,无论自己或他人的,这便是他所有不羁行为的注脚;可是他没有嵇康那样率性赴死的勇毅和果绝,没有足够的勇气正面的反抗司马氏。他一生如履薄冰的“走钢索”,他的身影是当时思想倍受压抑的一代文人的缩影。寥寥数千字,将历史风云、文化气节、人生取向、友情道义尽都摄入作品之中,而又出于那样浑融而毫不张扬的笔致,小说焉得不精彩?
楚歌选取“竹林七贤”的故事,所看重的正是“七贤”所推崇的那种向往自由、反对礼教束缚的放达精神,以及对后人的深远影响。
魏晋文人因为政治环境的残酷而处处受到掣肘,那么放之于作者本人所处的时代,当今的文人又处于怎样的境地?为什么做为当今文人一分子的楚歌,会跨越时空取得与先贤的意味深长的共鸣?或者我们可以以楚歌的另一篇现代小说《青青》为切入点,找到他眼中现代文坛和现代文人的影子。
《琴曲酒狂》链接:
转到页 【编者按】《琴曲酒歌》《青青》都是割鹿侯(楚歌)的绝品文,构架出色,内涵丰盈,值得深入研究仔细赏析。浅泠之评,善于透过文章的纹理直接透析到其潜藏极深的内核,并从字里行间品砸出不寻常的韵味——从形式到内容的巧妙结合,从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联系到作者的文人情怀,穿花分柳,步步生莲,拿捏准确,每一处都梳理得井井有条,精细、精到而不乏精致地道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让读者更体会到原作佳妙的同时,也引发文人灵魂深处的共鸣,譬如挥之不去的孤寂感,譬如始终如一的坚守。我认为,思想的深度造就文章的深度,行文如布兵,浅泠选定“楚歌的文人情怀”做统领,使之成为文章的气脉,在文中暗香流动,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如行云流水,阐述问题深刻透彻,既有典型事例的列举,又不乏理性思考和分析,水 融。陈酿香醇,读者醉在楚歌的文里,也醉在浅泠的评里。不可多得的佳作,强力推荐。【编辑:秋梧飘絮】【江山编辑部 精品推荐011010 18】
1 楼 文友: 2011-01-0 16: 2:55 《琴曲酒歌》《青青》都是割鹿侯(楚歌)的绝品文,构架出色,内涵丰盈,值得深入研究仔细赏析。浅泠之评,善于透过文章的纹理直接透析到其潜藏极深的内核,并从字里行间品砸出不寻常的韵味——从形式到内容的巧妙结合,从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联系到作者的文人情怀,穿花分柳,步步生莲,拿捏准确,每一处都梳理得井井有条,精细、精到而不乏精致地道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让读者更体会到原作佳妙的同时,也引发文人灵魂深处的共鸣,譬如挥之不去的孤寂感,譬如始终如一的坚守。我认为,思想的深度造就文章的深度,行文如布兵,浅泠选定“楚歌的文人情怀”做统领,使之成为文章的气脉,在文中暗香流动,纵横驰骋,大开大阖,如行云流水,阐述问题深刻透彻,既有典型事例的列举,又不乏理性思考和分析,水 融。
回复1 楼 文友: 2011-01-0 17:01: 9 辛苦小秋了!谢谢
2 楼 文友: 2011-01-0 16: :55 强悍的文,强悍的评,相得益彰……以下省略N个形容词和感叹句,还是喝酒吧,不醉不归!
楼 文友: 2011-01-0 18:47:21 从中梳理出这样的脉络,解读出作者本人也未必明确意识到的潜在内涵,难能可贵。
4 楼 文友: 2011-01-0 19:12:02 浅师姐的文就像开启潘多拉魔盒的钥匙,引领我们去探寻楚歌笔下充满魔力的文字世界,欣赏美文,问好师姐和楚歌!
5 楼 文友: 2011-01-0 19:58:57 谢谢师兄,谢谢熙儿!
6 楼 文友: 2011-01-0 21:26:4 欣赏并问候浅泠 ,新年愉快! 新诗部落。
回复6 楼 文友: 2011-01-04 16:21:19 问好,新年快乐
7 楼 文友: 2011-01-0 22:57:07 给浅师姐顶起~ 卖文字的人
回复7 楼 文友: 2011-01-04 16:21:05 谢谢小轩
8 楼 文友: 2011-01-04 14:24:12 ^_^,浅冷写的非常好,让我非常那个感动, 文字荒原上的游侠http://blog.sina.com.cn/geluhou
回复8 楼 文友: 2011-01-04 16:20:54 呵呵,问好楚歌。
回复8 楼 文友: 2011-01-10 09:54:27 得了绝品,再来赞一个,哈哈
9 楼 文友: 2011-01-08 12:00:5 从《琴曲酒狂》的竹林逸兴到《青青》的乡村田野,隐逸作为一种自由的象征,始终贯穿在两部小说里。 ———————————————————————————————————————药一直认定,读他人文字想自己心事,是与作者、与作品的互动和共融。正如本篇,泠精准地抓住“隐逸的自由”与楚歌共感纯粹、纯净的远与近、浅与深。或,正如楚歌所言,“我从来都是想简单的写故事,不想在浅冷的解读下还有如此的韵味”。是的,正是因了这份对饮的情怀,文字的酒香才更醇厚醉人,而使得“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的美妙意境无限地放大。有缘的文字需要有缘的解读。如果说,楚歌的原作某些情节、某些元素的处理还需进一步的拿捏,那么,泠之评就是导向,甚至是具体的“落刀”点儿了。
浅之文评,最大的特点是,她总是能够以局内人、局外人的不同变幻,沉着冷静地切到作品“拔高”“拓宽”的脉络。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
10 楼 文友: 2011-01-08 12:02:58 从《琴曲酒狂》的竹林逸兴到《青青》的乡村田野,隐逸作为一种自由的象征,始终贯穿在两部小说里。
===============================
药一直认定,读他人文字想自己心事,是与作者、与作品的互动和共融。正如本篇,泠精准地抓住“隐逸的自由”与楚歌共感纯粹、纯净的远与近、浅与深。或,正如楚歌所言,“我从来都是想简单的写故事,不想在浅冷的解读下还有如此的韵味”。是的,正是因了这份对饮的情怀,文字的酒香才更醇厚醉人,而使得“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的美妙意境无限地放大。有缘的文字需要有缘的解读。如果说,楚歌的原作某些情节、某些元素的处理还需进一步的拿捏,那么,泠之评就是导向,甚至是具体的“落刀”点儿了。
浅之文评,最大的特点是,她总是能够以局内人、局外人的不同变幻,沉着冷静地切到作品“拔高”“拓宽”的脉络。 细节细微处,自成词话。滑囊炎能吃藤黄健骨丸吗肇庆治疗癫痫病费用深圳十佳癫痫病医院
常州重点男科医院四川治疗月经不调方法
宝宝感冒流鼻涕打喷嚏

- 上一篇: 传小米4将在7月份发布柔软
- 下一篇 一br姑苏市金鸡湖的夜景十分迷人
-
按摩美容白发让你拥有乌黑头发
2019-07-16
-
酒是一种古老的中药
2019-07-16
-
1刻钟趣味玩球打造平坦小腹
2019-07-11
-
刮痧疗法的作用及原理
2019-07-06
-
什么饮食搭配有害健康
2019-07-05
-
低成本食醋美容法抗皱祛斑
201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