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的百岁之新计划
中医保健 2021年11月16日 浏览:4 次
一次成功绝不意味可以一劳永逸 作者:曹 静
这本口述自传,出人意料地薄。周有光先生的口述,加上一篇补足,区区8万余字。比照起同时出版的郎朗自传,后生小子用洋洋洒洒20万字讲述20载岁月,而这位出身于书香门第、体验过炮火纷飞的艰辛、遍尝世间酸甜苦辣的“四朝元老”,却以简薄一册道尽百岁人生,自然会让人生出意犹未尽之感。
偏爱看名人逸事的读者这回难免有些失望。谁不知,周先生是“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夫,他的连襟中有颇有传奇意味的沈从文,该有很多趣事逸闻可以说说吧。孰料,老先生仅用千字就匆匆道完;又如,周先生是与爱因斯坦交往过的仅有的几个中国人之一,这自然也是人们的好奇所在。然而,老先生却对与科学巨人的两次聊天没放在心上,“一点都不记得了”。
这是个分明有很多故事,却无意于给大家摆龙门阵的老人。他的口述,是完全的自语,既不揣度听众心思,也不刻意说给世界去听,更不在意为后世留下些什么名声。人活百年,种种际遇,经时间洗刷,既使生命丰富,又使心灵通透,既重且轻。在老先生的淡淡讲述中,有意无意地拒绝着人们对其人生的戏剧化解读,从某种角度讲,这是一种真实,也是一种诚恳。
人说,周有光的生命之曲分为上下两阙———作为经济学家的周有光和作为语言学家的周有光。求学之初,因为觉得中国是个大国,必须掌握国际贸易的那套规范、技术,他选择了经济,一边在大学教书,一边投身银行界。新中国成立后,因工作需要,周有光转行搞文字改革。此时,他50岁。多年后,读小学的孙女笑他,“爷爷,你搞经济半途而废,搞语言半路出家,两个‘半’,合起来是一个‘0’。”
改行,自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周有光还是很有兴致:“整个中国要变成一个现代化国家,每个方面都要更新,语文方面也很重要。”余英时先生概括得好:“他的专业虽然改变了,专业背后的原动力则仍然一以贯之,即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周有光是这样一类知识分子:所受的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教育,既获得扎实的中国古典训练,又受到西方自由教育的熏陶;既受“五四”的洗礼,有开明、现代的观念,但亦对传统不摒弃、不背叛。现代化建设,是他的毕生理念。
因此,无论在哪个人生阶段、哪个工作领域,他总是以建设者的积极姿态出现。搞经济,走的是学术和实务兼顾的道路;搞语文改革,他和他的同事们用 年时间“折腾”出的26个字母,将古老的汉字推上了现代化的快车道,意义重大,惠泽后世。这个成功地“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分子,以务实、向前的态度,作出了个人对国家、社会的一份难得贡献。
与周有光的建设性理念相辅相成的,是他的眼界之开阔。年轻时,周有光便迫不及待地想出去看世界。他先后留学日本、美国,进而周游世界。他断言:“游览世界,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必须有的基础知识。假如眼界不够开阔,你就什么事情都不行。”自然,他所说的游览,并非走马观花,流连山水,相反,每到一地,必重于经济考察、历史考察,直至达到胸中有世界的境地。
具有世界的眼光,在世界的范围里理解中国,才能更加自如地“拿来”,才懂得如何更好地建设中国。“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更要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国家。”中国“入世”之际,周有光即撰文,由《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谈起,论及中国传统的“出世”思想阻碍了中国走向世界,巧妙地把加入世贸组织与走进“尘世”结合起来,阐述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与必要。
“爸爸说过,观察自己的一生要跳出自己,”儿子周小平记得。事实上,周有光不仅跳出了自己,还跳出了中国。这使得他的追忆述往,没有一种常见的怀旧气息,更没有“白头宫女说天宝”的沉沉暮气。触目所及,反倒处处是“新”。其中,关于教育等一些叙述和议论,针对现实,很有见地。
不仅如此,老人那与时俱进的人生态度,更掀开了他作为“文化学外行”(周有光自谦语)的人生第三篇章。自85岁以后,周先生的兴趣转向了历史、文化,每日看书、写作,至今,仍以每月一篇文章的速度产出着。它们,是我们无法忽略的另一笔财富。
(《周有光百岁口述》,周有光口述,李怀宇撰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实习:马妍)
重庆治疗包皮包茎费用石家庄子宫内膜炎哪家好
用什么治疗心悸心律失常

-
管理房产中介炒作楼市假阳春个案被无限放大
2020-09-22
-
吃什么减息效果最好
2019-07-12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
2019-07-07
-
牛耳枫子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鹅不食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6
-
睡前丰胸运动丰胸同时燃烧卡路里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