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保障房建设探索宜疏不宜堵美食

中医保健  2020年12月25日  浏览:1 次

随着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进入攻坚期,各地纷纷探索包括企业自建等模式,获得社会舆论的巨大关注。

“对于各地保障房建设模式的探索,宜疏不宜堵,政府要加以规范和引导。”近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接受《中国建设报·中国住房》专访时表示,保障房建设应当科学、合理地发挥市场的力量,但要通过加强监督以保证分配的公平。

中国住房:近期地方政府纷纷探索各种保障房的建设模式,例如允许企业自筹自建保障房,你对此怎么看?

朱中一: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任务主要落在地方政府的肩上,地方政府的资金、土地压力非常大。一些地方允许企业自建保障房的方式,实际上是缓解压力、加快建设进度的一种探索。对于这种探索,宜疏不宜堵,应该通过监管加以规范和引导。

比如大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公共租赁房,应该纳入政府整个保障房建设的盘子里,从土地供应、规划、建设、分配,都应该统一进行。政府应该设立一个准入门槛,严格限制自建保障房的条件,不能“谁想干都能干”。同时,政府也应该对其进行统一监管,以保证这些保障房分配给符合条件的员工,只租不售,多余房源向社会供应。必要时,政府可以直接“接盘”,按照既有的保障房管理规定来组织分配。

中国住房:目前看来,仅凭借地方政府自身的资金与建设能力,保障房建设压力较大。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朱中一:应该鼓励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各种建设模式。现在我们讲“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是指两种不同分配属性的住房,但并不代表这两种住房体系就一定要完全割裂。要搞好市场调控,没有保障房不行;要搞好住房保障,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比如,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房龄较长、户型不合理的存量房,不少老百姓想卖这些房子,再购买改善型住房。但是,这样的房源在市场上不好销售,加上限购政策的影响,流通起来很困难。这些房源,往往户型小、区位好,很适合用做保障性住房。政府完全可以收购这些房源,加以改造和翻新,作为保障房出租出售。对于把房子卖给政府做保障房的居民,也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税费或政策优惠。

中国住房:收购市场房源,可以弥补地方政府保障房源和自建力量的不足。

朱中一:是的。只要能够完成住房保障的任务,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筹措房源上可以开阔思路,积极探索,而不要把目光仅仅盯在“建设”上。

例如,贵阳市人民政府委托贵房置换公司,从社会存量房中获取房源,用于公租房。政府对低收入租房户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给贵房置换公司一定的服务费。

又如,在城中村改造甚至处理已建成的小产权房时,地方政府也可以考虑收购符合规划设计条件的房源,投入一定的资金增加配套,改造为保障房。实际上,城中村和小产权房里,本来就聚集了大量低收入的外来人口居住,如果能改造成保障房强化省级政府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既节怀念那个不富裕、又匮乏约了保障房建设的时间和资源,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一举两得。

中国住房:但是目前社会舆论对于这些建设模式的探索存在较大争议。

朱中一:这里需要解决一个公平问题。房子怎么建,房源如何筹措,可以探索各种办法解决,但是一定要注重分配公平,把这些通过不同形式筹措的房源,真正给予需要保障的住房困难家庭。这是必须明确且强调的。地方政府应当通过对开发、分配、管理上的全过程监管,警惕在探索各种建设模式当中,让保障房变味、走样,甚至成为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的工具。而对于探索成功的经验,也应该尽快进行规范,加以推广。

新标家居怎么样
贵阳治疗前列腺炎费用多少钱
替吉奥胶囊进入人体如何代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