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保健

沈从文的边城

中医保健  2020年04月03日  浏览:1 次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带我们进入一个宁静的边城,感受一份“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间真情。 当今社会,人人都忙忙碌碌,做着自己的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绝大多数的人,都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就连吃饭,也都往往选择快餐。当我们的人生被喧嚷的人群,繁华的街市包围的时候,或许,我们会忽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内心深处,需要一个宁静的港湾,让我们能够暂时休憩,然后才能继续前进。

幸好,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文学的东西,它让我们那颗悸动的心,能够得到抚慰。我们是幸运的,这世上还有一种清丽平淡的文字,它清澈得像泉水,它淡雅得像清风;这世上还有一种舒缓宁静的叙述,它舒缓得像迷离的梦境,它安静得像如镜的湖面。

这就是我初读沈从文的《边城》之时感受到的,《边城》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在那里,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两代人。爷爷年逾七十,却依然精神矍铄,而小孙女翠翠只有十五六岁,青春韶华,情窦初开。在一次端午节的赛龙舟大会上,翠翠邂逅了当时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便情根深种。可是,世事弄人,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想让他当自己的乘龙快婿,于是情愿用一个碾坊作陪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傩送。傩送不要碾坊,他宁愿当一个渡船人。无独有偶,善良的翠翠,使得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她。

于是,兄弟两人决定对歌来决胜负,让翠翠自己来选择,傩送是个唱歌的好手,哥哥自知敌不过弟弟,同时也为了成全自己的弟弟,最终决定外出闯滩,结果遭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心中有愧,于是,便丢下了翠翠,一个人独闯天涯,从此不知归期。外公因为替翠翠的婚事而担心,结果在风雨之夜去世,只留下了翠翠一个人孤独地守候,痴心地等待着心爱的傩送平安归来。然而,一切都是未知数,“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是一个凄楚的爱情故事,不知道是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真挚感人的爱情故事,总是会和死亡有关。《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于是,最终一个“自挂东南枝”,一个“举身赴清池”,双双选择了殉情;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最终也是以悲剧告终。这真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话题,或许就是这样吧,情到深处,无怨无悔,铭心刻骨的爱,总是如此的,所以当年元好问才会感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沈从文的《边城》其实也是如此,天保的意外死亡,使得傩送最终离开翠翠远去,最后,爷爷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与世长辞了。整个小说,弥漫着一种凄迷的感觉。

然而,虽然在整篇小说中,死亡不断地出现,体现了人生的不可捉摸,却丝毫都不会给人一种生如蝼蚁的哀恸感,读了小说之后,也并不会让人产生一种人生无望的悲切之情,正相反,《边城》给人的感觉,是唯美的。

据作者沈从文说,他所想要表达的东西,不是想告诉人们,人生有多么不可知,爱情有多么凄婉,而正是为了要展现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就因为这样,沈从文将我们带到了桃源上行七百里路的一个小村庄里,让我们感受到在那一片纯朴的湘西土地上,几个平凡人的喜怒哀乐,用他们的悲喜,为人类的“爱”这个字,做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所以,整个故事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展现的却是富有边城特色的风情之美和人性之美。

《边城》所描写的是一段唯美的爱情。虽然说,翠翠和傩送等人之间的情感,最终以悲剧来告终,可是,作者却通过描写一种古朴而具有野性美的人性和边城人的生活方式,来削弱和淡化现实的残忍和它带给人们的痛苦。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并不是一个完全纯洁,没有受到一点世俗之气污染的世外桃源。在边城,金钱和权势,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当老船总顺顺在为自己的儿子挑选儿媳妇的时候,也不会为团总所拿出的这个磨坊而动心了。然而,边城毕竟还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纯真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已经体会到了金钱和现代科技的重要性,可是,他们本身的那种淳朴的人性,却使得他们本能地反抗这种力量。所以,我们才能够看到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纯洁爱情。

和一般城市里的人不一样,他们的爱情,没有海誓山盟,也没有卿卿我我,翠翠不需要傩送给自己买这个买那个,来表示自己的爱意,她甚至也不会像一般的女子那样,整天都想听到傩送对自己说“我爱你”。因为,在他们看来,真正的爱情,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不需要过多的张扬。

这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爱情,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就好像是山野间接受阳光和雨露滋润之后,开出的淡雅的小花,它没有扑鼻的香味,也没有娇艳硕大的花朵,但是,它却让人觉得清新而健康。

整个小说,是那么平淡,甚至是到了高潮的时候,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剧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就连这结局,也给人一种淡淡的哀伤。当傩送选择出走的时候,翠翠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跟着傩送私奔,两人一起远走他乡,选择一个惊心动魄、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举动。而且,这两个人,也没有像刘兰芝和焦仲卿,罗密欧和朱丽叶那样,选择以死殉情,来表达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

从表面上看,这样的结局似乎是力度不够,但其实,这才是一种真正“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死,是不解决问题的,它从来都不是解决任何事情的好法子,只有勇敢地活下去,才有希望。就好像老船夫说过的一句话那样:“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在这句话背后,隐藏着多少勇气和坚强啊。

的确,人生总是会让我们觉得很无奈,所以翠翠才会望着傩送远去的背影,既没有对着他喊上一句“留下吧”;也没有选择跟着他去。但是,她却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坚韧,她选择了勇敢地等待,等待一个或许一辈子都不会再回来的男人。她选择在那个古老的渡口,默默地伫立,用一个坚强的身影,来表示自己的坚贞不屈。

这个世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不是怒吼的狂风,不是呼啸的暴雨,不是滔天的巨浪,不是闪烁的雷电,而是爱人的那一个坚定的眼神。要知道,如果翠翠的等待,是有一个预期时间的话,那么,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只要继续等下去,就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可是,这偏偏是一个没有期限的等待,这便更加能够看得出翠翠的坚韧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望夫石的传说,“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或许,当傩送毅然远去的时候,翠翠的心,就已然化成了一块望夫石,静候轮回。

相比之下,傩送或许就要懦弱了一点了,因为,他最终没有选择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勇敢地面对一切,而是选择了离开,选择了逃避。但是,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在他的心中,一直都对哥哥天保的死,怀有一份内疚之情,所以,这使得他无法勇敢地面对翠翠,于是,他只能选择暂时退避。或许,时间是一个好东西,随着时间的迁移,傩送能放下自己的心结,重新回到翠翠的身边吧。毕竟,在那个古老的渡口,有一个孤独伫立的身影,那是一个默默守候,等待他回来的女子,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

然而,这段感情究竟将如何结束,沈从文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而是留下了一个问题,或许,这个问题,并不光是翠翠和傩送所面对的问题,也是作者向我们每个读者发出的提问,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又该如何处理呢?如此结尾,带着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思虑,留给了读者无穷的回味。

这就是《边城》的爱情,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撕心裂肺的场景,一切是那样细腻,却又是那样真实,是的,这是一段质朴而简单的爱情,可是,人世间又哪里会有更多的深邃和复杂呢,一段真正能够撼人魂魄的恋情,一场痛苦挣扎、纠结无比的心灵风暴,如果要真正讲述起来,也往往只能是如此轻描淡写啊。不因为别的,就因为“冰山之所以是冰山,是因为它有八分之七在水面之下”。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着如同诗一般的意境,展现了湘西淳朴的民风和炽热的爱,不过,要说到《边城》最感人之处,还是那个纯洁的少女,翠翠。她的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光辉,足以让任何一个人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来的独特的美。这种美,是由内而外扩散出来的,足够令任何一个珠光宝气、浓妆淡抹的女子汗颜。翠翠的美,是质朴而纯真的人间之美。

翠翠是一个充满了灵性的生命,这个生活在乡野田间的妙龄少女,在她的身上,体现了自然美和人性美的完美统一。作者并不是将她放在人类世俗社会中去描写的,而是放在了一个纯天然的世界中。“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这样的一个受山水熏陶而诞生出来的人间璞玉,她的身上,自然会有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美。

沈从文告诉我们,翠翠从来都不想人世间残忍的事情,从来都不发怒,不动气,她敢于用眼睛直直地看着陌生人,然后又做出一种随时逃入深山的神气,明白了那个人并没有什么恶意的时候,便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由此可见,这个翠翠,非但没有受到人世间的污浊之气污染,反而还如同“山头黄鹿”一般,有一种原始而又质朴的美。

再看人性方面,祖孙两人在古老而清澈的溪水旁靠摆渡而生,不贪财,不羡富,不嫌贫,不懒惰,安于清贫,乐于助人,这不正是人性之美吗,如此不谙世事,绝不世故的少女,自然会获得人们的喜爱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的性格也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她少了一些乖巧,多了一点沉思,少了几分欢笑,多了几丝羞涩。然而,这样的变化,却并不是因为感受到了人情世故,世态炎凉而产生的,而是因为她从女孩长大成为了少女,有了自己羞涩的心事。当然,当她看见团总家的 有银手镯的时候,心中也会痒痒的,可是,她的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丝纯真,所以,她从来不曾去主动争夺什么,而总是默默地坐在山头上,站在渡船上,细细地品味人生,慢慢地咂摸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让翠翠萌发爱意的,是在划船比赛中夺魁的傩送,看见了傩送,她便感受到了自己情感上新的寄托,可是,少女的羞涩却使得她不好意思说什么,可是,又盼望着听到些什么。这是一种质朴而纯洁的爱意,不带有丝毫的邪念,只是一句淡淡的“那个人很好”,便足以表达她的爱意了。

只可惜,爷爷不知道翠翠的心意,为她找了傩送的哥哥天保,而傩送也即将要娶别人家的女儿。于是,一场爱情的悲剧,便拉开了帷幕。在翠翠的心中,没有门当户对的观念,也没有嫌贫爱富的字眼,只可惜,天意弄人,天保离家出走而不幸落水身亡,而傩送又因为得不到翠翠的暗示,心中迷惘,而远走他乡,就连老船夫也与世长辞,可是,遭到了这一连串的人生打击之后,翠翠却依然没有被压垮,她毅然决定在渡船上翘首以盼,期待那个人的归来。就这样,最后,翠翠独自一人伫立凝望,等候着一个或许永远都不会回来的人,就仿佛是在做着一个朦胧飘忽,永远都不会醒来的梦。

在《孔雀东南飞》中,有这么几句诗,“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或许,翠翠就好比是一根坚韧的蒲苇,她有着如同蒲苇一般坚韧的意志,她那柔弱的身躯,迎风独立,迎着朝霞,送走暮云,不管朝夕,孤独守候着自己心爱的人。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又有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算计别人,可是,翠翠,却是出自天然,毫无雕琢,她让人感受到了人世间还有一丝纯真,还有一片温情。

翠翠还将等多久,没有人知道,或许,就像是那首民间歌谣中唱的那样吧,“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就算等到了天荒地老,她也一定会继续等下去的。这就是翠翠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美好而神秘的湘西世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每一处都有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它们在沈从文的笔下,铺排成诗意浓郁的世界,幻化成光彩夺目的画卷。青山合围,婆娑缭绕,无论是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渡船,还是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杜鹃花,又或者是吊脚楼头,长亭之外,山林之中,那流转迎啼,随风飘扬的热辣情歌,这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如梦如幻,无限朦胧,都构成了沈从文小说那独特的美。

沈从文用他的笔墨,展现着他对于自己所熟悉的这个边城世界的爱,在他的文字中,天、地、人,这三者合而为一,水 融,天衣无缝,一切是如此祥和、宁静,一切又是那么亲切而感人。读沈从文的作品,不会让人感觉到深涩、难懂,也不会让人觉得拘谨、陌生,他总是用最平易近人的语汇,用最质朴感人的故事,告诉人们关于生命的意义,告诉人们什么才是天地间的至爱。

读他的文字,能够让人在一瞬之间产生一种感动,这种淡淡的、摄人心魄的感觉,就是对于山川大美,人间至爱的感悟,或许,每一个读完《边城》的人,在合上书卷之后,心中除了升起那一丝淡淡的哀婉之外,还会发自内心地淡淡一笑,那是唯有佛祖释迦牟尼才曾有过的拈花微笑。

沈从文的《边城》,带我们进入一个依山傍水,钟灵毓秀的边城世界,其山清秀,其水明澈,其人淳朴,那就让我们沉醉在这唯美的山水之间吧,感受一份边城独有的宁静之美。读沈从文的《边城》,让我感受到,自己仿佛也正身处在这个纯净祥和的边城世界中,或许,沉醉其中之后,我们便会发现,我们并不是边城的过客,我们是边城的归人。

共 514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宁静边城之美】忙碌的人们需要在繁华的街市寻一清静之所,暂作休息,才能继续前行。沈从文的《边城》便将我们带入到了那样一种质朴和谐,风光秀丽的宁静之城,用心去感受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小说《边城》以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现了富有边城特色的风情之美和人性之美。沈从文用他那独到的笔墨,为读者展现了我们所不熟悉的边城的唯美,和边城世界的爱。作者以殷实的笔墨,详细地介绍了沈从文的《边城》带给读者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以及感官上的冲击和震撼,读来受益匪浅,感悟颇多。欣赏云南的真情文字,问好祝福!推荐共赏佳作!【军警社团编辑:彧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1262 】老人消肿止痛外用药物昆明癫痫病医院玉林鸡骨草价格多少

小儿口臭
月经过多中医辨证
中老年人怎样正确补钙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