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秘方

蒋彝翻译可口可乐的中国文人容易

偏方秘方  2021年05月03日  浏览:2 次

《伦敦画记》资料图

很闲雅的一本书。淡青色的国画作封皮,页面天头开阔,行间距疏离如苏堤杨柳,每章节配以作者蒋彝的书法、绘画,内容也是闲谈:伦敦的四季和天气,英伦风物与人情,谈谈书籍雕塑戏剧电影,谈谈饮食男女……蒋彝坐在壁炉旁,隔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和我们聊天。

蒋彝190 年出生,江西九江人。教过书,扛过枪,当过官。在老家当“九品芝麻官”其间,锐意改革,遭旧势力阻挠压制而辞官,而立之年赴英伦寻找出路。蒋彝是化学科班毕业,但旧学深厚,又曾师从王瀣、柳诒征等国学大师,所以我们看他在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驾轻就熟,他的绘画则是家学底子。出国后,他主要从事文化,受聘于哥大、哈佛等诸多大学做教授。1975年回到祖国,1977年病逝在北京。

和林语堂相似,蒋彝也用英文写作,给“洋鬼子”看的。蒋彝在一次讲演中说,“英国人相信,中国人做事的方法完全不对。可有没有人想过,中国人对英国人也有同样的想法?”人们称蒋彝是“中国文化的国际使者”,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中国热,因为蒋彝的书画与文章,是借欧美的皮,画中国的骨,向国外读者介绍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所以颇受欢迎。当时的评论家赫伯特说蒋彝是“进入我们的国家殿堂,以自己的方式致敬”,也是这个意思。

蒋彝的文字很有兰姆《伊利亚随笔》的风格,再由中国元素锦上添花,想不受欢迎都不行。他若不游历西方,在国内的知名度不会像现在这么低。其实,我们身边无时不有蒋彝的影子:Coca-Cola的中译名就是蒋彝翻译的。比他大很多但可算同时代人的周作人说过,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成了故乡。然而他不知长期旅居异国的滋味。虽然蒋彝也当伦敦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但始终念念不忘祖国。我们读他的文章,明畅、幽默之外,总似有难以名状的意味在里面。知堂的散文是苦涩回甘,蒋彝则是平甘带涩。兰姆“含泪微笑”,蒋彝的微笑却是忧郁的,如他笔下的伦敦,美则美矣,不免多雨多雾。

仅是《画记》系列,蒋彝就留下了十二本书。蒋彝的一生,其实是在异国游荡的一生。语境的变化,身份的焦虑,文化的冲突,还有刻骨的思乡,无时不影响着他。如果只注意到蒋彝中西文化的比较,——事实上,他的用意并不是比较高下而是相互欣赏。——就降低了蒋彝的笔意。他周游列国,办版画展,出书,授课,矢口不谈政治,根本在于寄望文化与交流能达成世界的和平。中国人常常夸大文章的作用,出了国也不例外,所谓“半部论语安天下”这种文人之想,在当时虽近似痴人说梦,但客观上成了蒋彝在乱世的存身之道。

区内注册企业总数已达11516家 蒋彝性格有时很执拗。《湖区画记》的出版商拒绝“哑行者在湖区”的标题,蒋彝不同意,直到出版商同意留下“哑行者”的名字。要知道他以版税为生,之前,此书已被多家出版商退掉了。从此,这个名字跟随了他一生,也为世界几百万读者所喜爱。蒋彝曾说过不要把他的英文作品翻译回中文。幸好没这样!十二本画记虽在国内仅出了四本,但这四本书都以蒋彝的国画作封面,单看封面,就够人欣赏一阵子了。

(实习:郭婧涵)

拉萨医院哪家治疗妇科好
葫芦岛哪里治疗白癜风
福州哪家妇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