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秘方

藩国蒋介石一生最喜欢做的事竟和毛主席一样都是

偏方秘方  2020年07月18日  浏览:0 次

蒋介石一生最喜欢做的事竟和毛主席一样,都是办教育

众多周知,蒋介石老对手毛泽东是师范生毕业,曾经在湖南一师附属学校当过教员,一生醉心教育。1921年年底,毛泽东补填“少年中国学会会员终身志业调查表”时,在“终身欲从事之事业”栏中填写“教育事业”四个字;成为党的领袖后,他多次谈到自己当教师的志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女儿李讷说起过自己的三大职业理想,一去当教员,二、“做一个肥皂制造专家”,三、“当”。首选是教育,是当教师。

蒋介石一生征战,86岁人生中,除童年少年和晚年外,打仗长达60年之久,那么他职业理想是什么?有趣的是蒋介石最喜欢的事,不是打仗,也不是搞建设,居然与毛泽东一样,是去“办教育”!陈冠任著的《蒋介石在台湾》第二部“岛内建设和新风暴”(东方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对蒋介石这个职业愿望进行了一些叙述,摘录如下:

蒋介石放不下“反攻大陆”的心思,反反复复地熄战又主动挑衅,乐此不彼。这是他多年反攻的潜意识作怪,也是在丢掉大陆后不甘心的体现

。于是,寓居美国的一些反蒋人士就说,蒋氏天性好战,生平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打仗。那么他最喜欢的事情,到底是不是打仗呢?在他身边的人却有不同的认识。

张其昀(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就是有着这样不同认识的人之一。按照他的理解,蒋介石有自己想去做的事情,那就是办教育。

一次,蒋介石从“总统府”回阳明山官邸去。张其昀与他同车陪送。在路上,蒋介石问他道:“你知道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吗?”

张其昀如实回答说:“不知道。”

蒋介石告诉他说:“我最欢喜的事,就是办教育。我在住的地方,总想开创一所学校。”(注:此语见张其昀著:《总统蒋公与华冈的永忆》。)

张其昀记住了他的这个心愿。因为他本人就是大学教授出身,大陆时期在多所大学里教过书,当过教授,当过系主任,也当过院长,对于办教育很有经验,便暗地决心去做。

败退到台湾后,蒋介石检讨大陆失败,认为教育失败是其中最大原因之一。他虽然采取了一些加强教育的措施,但这些年来,教育部门除在学校推行了军训制度,对高中以上学生实行军事管理外,在其他方面并无大的进展,尤其是如何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台湾教育的受众和质量上几乎毫无进展。“党棍”出身的教育部长程天放最终的结局是 树到猢狲散除推行所谓三民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外,1954年又恢复了一度撤销的教育部训导制度,派员“负责策划改进各级学校之训导工作”,做着加强师生思想禁锢的工作,台湾省教育厅设立学校训导小组,各级学校设立训育委员会、训导会议和训导处。并且,所有的训导人员都是“对于立国基本之三民主义有坚定信仰,兼有行动表现者”,即“忠诚的”国民党党员充当。这些禁锢思想的做法,无疑是教育大忌,反而使得台湾的教育更无起色,死气沉沉。

这种状况让大陆时期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很是担忧。张其昀也是深有体会的有识之士之一。1954年3月份,由于国民党系王民宁在台北市长选举中失利,张其昀在党内一派声讨声中辞去中央党部秘书长,不久蒋介石就召他到“总统”办公室谈话。其中,蒋介石询问他:“你想担任什么职务?”

张其昀不是那种官瘾很大的人,回答说:“‘总统’想在住处办学校,我愿意从事这份工作。”

他希望去办教育,从事自己的老本行。蒋介石表示赞同,遂决定由张接替程天放出任教育部长。俞鸿钧组阁时,在蒋介石的亲自安排下,张其昀位列教育部部长,由抓党务转而抓教育。程天放丢了部长官职,则跑去美国讲学了。

张其昀上任后,6月份,蒋介石再次召见他,询问教育实施方针,当面要求他讲讲教育部的工作计划。张其昀就任部长之后,很快对教育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盘的考虑,当即对蒋介石报告了十项计划,其中四点设想最为突出:

一、恢复“国立政治大学”。

二,恢复“国立中央图书馆”。

三、在大学研究所创设博士学位。

四、兴办国民学校师资训练。

这四点设想是张其昀针对台湾教育贫乏状况而开出的良方,当场获得蒋介石的许可。蒋介石还指出说:“我认为第四点尤其是根本要图。”——他更着意国民教育。

大学教授出身的张其昀着意的还是大学教育,报告说:“目前大学师资缺乏,亟需建立研究所,授予硕士与博士,此亦可自政治大学做起。”

蒋介石很出口成本将有所降低高兴地问道:“校长为何人?”

张其昀说:“我保举陈大齐先生。”

蒋介石点点头,对此表示首肯。

召见张其昀后,蒋介石特地关照新任“行政院长”俞鸿钧对张其昀兴办教育的工作予以支持。

此时台湾名副其实的大学只有一所,即台湾大学,其他大专院校也不多,仅有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和几所专科学校。通过张其昀的努力,在蒋介石亲自关怀之下,一度消失的“国立政治大学”在台湾恢复了。事实上,张其昀出任教育部长和“国立政治大学”的复校,标志着台湾的高等教育开始迈入一个较快的复苏阶段。

在复校的同时,台湾其他高等教育改革也开始了起步。1954年以前,台湾各大专院校每年招收学生,都是各自办理或少数几个学校联合招考。这种单独进行的招生办法使得考生重复报考,首先是浪费学生时间、金钱和精力,被家长骂为“捉弄人”;对学校来说,也因为各自出题,各自招生,导致贪腐,并且各校考题难易不一,对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大有影响。这些问题招致学生和舆论不满。为此,张其昀施行国立台湾大学等四所大专院校联合招生考试,随后,联考又扩大到五所高校,消除了不少的弊端。自1956年开始,台湾正式实行高中毕业会考暨专科以上入学联合考试,台湾人称之为“大专联考”。

台湾教育的起步,是蒋介石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后建设台湾的另一个举措。事实上,教育工作的恢复,为以后台湾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商洛白癜病医院
焦作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灰指甲只用亮甲可以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