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轻舞黄河故道李家小提炉枪传奇传奇小说
中药方剂 2020年07月20日 浏览:4 次
一、
在苏北,你说起梭镖,很多人会陌生。你要说“枪头子”、“红缨枪”,大家没有不知道的。
一般的枪头子,枪头是钢铁锻造的,尖锐的枪头很是锋利,尾部是一个长筒状的“裤”,把一根长白蜡杆的细头装入铁裤里安装牢固,铁裤与白蜡杆结合部把一束猩红的枪缨捆扎结实,就成了红缨枪。红缨枪一般是老百姓看家护院、练武术的修习武艺的趁手家伙。红缨枪练到一定程度,能抖出盆口大的枪花,似灵蛇吐信,银亮的枪尖如闪烁的群星,威力非凡。还可以作为棒使用,拨草寻蛇、横劈竖打风雨不透。据说枪使得好者,只见寒星点点,红缨如蝶,杆棒横飞,不见人影。挖一瓢黄豆或者舀一瓢水泼进圈子,只听得声如炒豆或者看见雨雾氤氲,枪停人立,黄豆或者水滴均匀的分布在练武场周围成为一圈似圆规画出的圆圈来!有诗为赞:大枪一抖阴阳手,举火烧天托双肘。怪蟒出洞风雷响,狮子摇头大张口。白蛇吐信奔面门,黄龙摆尾两肋走。夜叉探海招数妙,偷天换日移星斗。拨草寻蛇打双腿,玉带缠腰阎王吼。霸王卸甲劈头落,敌人相逢哪里走?也有枪杆是金属做的,纯钢的枪杆外面淬上白银。如果穿上白袍,骑上白马,那就是白马银枪的罗成了。如果枪杆粗如碗口或者茶杯,那必定是南宋大将高宠和杨再兴在世。
小县城南李家是大姓(北洋军政府时全威将军李厚基就是小县城人),黄河故道的大堤东侧有一个村庄叫李老家。李老家的李廷玉家有一把祖上传下来的的铜把枪头子,酒盅粗细,遍体充满黄晕的光亮,枪头依旧寒光闪闪,夺人心魄。李廷玉视若珍宝,装在一个黑丝绒长袋子里藏在屋梁上,一般不肯示人。只有他的小儿子李尚武偶尔到生产队的瓜地里看瓜时偷出家门,让老孙头把玩着讲故事。一天,李尚武又把枪头子从家里偷出来,送到老孙头的手里。老孙头把玩着润滑如玉的枪杆,清清嗓子正想开腔,突然发现月光如水的瓜地北头有人影晃动。老孙头把枪头子插在瓜庵子一旁,一摆手,几个看瓜的社员兵分三路向黑影包抄过去。等大家合拢碰头,哪里发现人?就像撒圆的渔充满希望的扑入河水里,收起来一看空空如也。大家正在惊疑不定地四处张望,却发现处在瓜地中间的庵子火光冲天着了起来。“好小子,调虎离山哪?想偷‘提炉’啊!非吓死你不可!”老孙头大呼:“回庵子!”大家发疯般奔向庵子,张登基跑得最快,率先跑到庵子旁,发现那杆枪还直直地立在原来的位置,只是红光缭绕,熠熠生辉。他不及细想,双手抓住枪杆就要灭火,触手之处,枪杆沁凉,直透心底。一愣神,大伙赶到。他“妈呀”一声,把枪摔开,自己直直地向后倒去,屎尿迸流。那把摔出去的枪擦着老孙头的头皮“嗖”的飞过去,“咔嚓”一声钉在瓜庵子木柱上,火花四溅里发出切金断玉的嘹亮的声音,经久不绝!
二、
等大伙跟着心有余悸的张登基到子午河,洗净了衣裤回到瓜庵子前,老孙头打开手电筒领着大家查看兀自钉在瓜庵子上人字形檩棒里的枪头子。锋利的枪尖刺断了固定在人字形檩棒上木椽的铁锔子。(苏北常用的一种器具,可大可小,由铁匠加工,把一根长条状的小铁棒锻打成长方体,把两端锻打出钉尖拗成直角就是铁锔子,细小的可以把破碗锔上,大的能把檩棒和房梁连在一起。苏北土语为八锔子。)大家伙好不容易才把枪从檩棒里起出来,老孙头用一根绳子固定好木椽。
张登基的堂哥张登山说:“老孙爷,今晚您就说说这杆枪的来历吧!”
老孙头说:“不忙,咱们先吃一个西瓜滋润一下!”吃过甘甜的大西瓜,老孙头坐稳木墩斜倚在瓜庵子的檩棒上端着旱烟袋开腔了:“你们听说过‘提炉枪’吗?”
“听说过呀!王西云唱大鼓唱过《隋唐演义》,隋唐第十条好汉尚师徒的兵器就是‘提炉枪’!”李尚武说。
“着啊!这尚师徒忠肝义胆,有隋朝第一儒将之称,胯下呼雷豹,身披唐猊铠,头顶夜明盔,掌中提炉枪。单说这提炉枪,枪上有小洞,插在活水里会流出甘露,不但能解渴,还能解饿!这杆枪唤作:“小提炉枪”,是尚武的祖上传下来的。我老爷爷说,尚武的祖上是捻军将领。同治四年五月,僧格林沁被捻军诱至山东曹州高楼寨陷入重围。后来这铁帽子王率领少数随从冒死突围,被捻军杀死在麦田里。尚武的祖上就是在这一仗缴获了这杆枪。这杆枪跟随尚武的祖上走南闯北、东征西杀,饱饮人血。后来据说打日本鬼子时,还刺死过一名日军大佐!”
“为啥叫小提炉枪的哪?”醒过神来的张登基问。老孙头吸了一口烟说:“刚打日本鬼子时,咱们的武器落后啊!尚武的爷爷就背着这把铜杆的枪头子上阵了。不瞒大家说,老李家世代习武啊。一提小县城南李老家李家的大洪拳、李家枪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李家枪和杨家枪不分上下,据老辈人说,李家和杨家在沙河里比枪,战了三天三夜不分胜负。杨七郎、杨六郎、杨志、杨再兴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尚武的老爷爷可是枪法如神啊,据说舞动起来,遍体银光不见人影。在太行山下,八路军围歼了鬼子,一个鬼子大佐困兽犹斗,他哪里是老李叔的对手,不到三个回合,就被刺了个透心凉!后来日本鬼子报复,把几十名八路军困在一处悬崖上。鬼子攻不上去,八路军也下不来。八路军饥渴得要死,老李叔发现一块大石头旁边一片草长得很旺,就用这杆枪轻轻一刺,一股甘甜的泉水出来了。八路军的官兵挺有才,就说老李叔的枪头子:可不就是尚师徒的提炉枪!于是,小提炉枪就成了它的名字!”
三、
文革期间,小提炉枪被造反派司令抄家抄走了,还要掘李尚武的爷爷——这个老八路的坟墓,追究他解放战争期间曾经用小提炉枪打断过一个与他比武的营长的手臂。但老八路的坟墓到底还是没有掘,几天后,连小提炉枪也恭恭敬敬的送还。据传说这个从老李家抄走枪还要掘老八路坟墓的造反派小司令把小提炉枪作为战利品贡献给了上一级的大司令。大司令喜出望外起身把玩着这杆充满传奇的枪头子,失手枪掉在地上,把他在地上玩耍的儿子的胳臂砸断了。大司令毫不客气的把小司令骂出家门,好不懊恼。正在生闷气,传来他父亲上街买菜,被失控的汽车碰断了四根肋骨的消息。还没有消停,他大妹妹被凭空而落的砖头砸破的头颅。大司令亡魂大冒,紧急召见小司令,令他拿起这杆不祥的东西速速离开。小司令很高兴,就像走路拾到一大块金元宝,扛着枪屁颠屁颠的回家了。谁知道他快走进家门的时候,经过一条拐弯90度的巷口,一头发疯的公猪死命的奔过来,一拐弯把他拱翻。那条扛在他肩上的小提炉枪“嗖——”地飞到半空中,被一条旁逸斜出的枣树枝条挡住旋转了 60度又弹射回来,一下子刺进他的屁股上。小司令杀猪般的惨叫响彻云霄,狗抢屎般的扑倒在地上,一头碰在墙基石上晕了过去,那令人心悸的惨叫声随着“噗通”、“啪啦”的响声戛然而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可能存在着加工润色的成分,但是一直到1978年拨乱反正时,李老家和老李家都是风平浪静,再无一丝波澜。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县公安局一名刚提拔上来英风锐气的副局长开着带车斗的警用摩托三轮车到大沙河来取沙土(来自黄土高原的黄沙土由细碎的粉砂粒组成,干燥温暖的沙土最适合作为襁褓里小婴儿的天然尿不湿。苏北小县的许多地方至今还沿袭着这种习俗。他们往往在河坡沟壁上挖下洁净的沙土,摊在太阳下曝晒。干燥的沙土就像面粉一样细碎绵软,夏天可以直接给襁褓里的婴儿更换因屎尿浸湿的沙土。冬天可以在铁锅里加温,或者在做饭的灶下填进去一块砖头,等砖头闷热后把它埋在沙土里,等温度适中就可以给婴儿更换了。天然环保,省时省事。),因为他刚刚得到一个胖胖的儿子。他听说过李老家李家小提炉枪的传奇,就让地方的干部引见长点见识来满足好奇心。须发皆白到了耄耋年龄的李廷玉开始是坚决不同意以枪示人,可是他哪里架得住一帮人的媚言好语,只好让已过而立之年的有点扛不住的话就晚个两级在来小儿子李尚武搬着梯子到屋梁上取下盛着小提炉枪充满尘土的黑布袋子。老人颤巍巍的掸去经年的灰尘,慢慢褪去穿在枪上的枪衣,充满铜锈的枪杆徐徐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整个堂屋里静悄悄的,仿佛一根针落地,也能制造出一场天崩地裂的风暴!老人完全褪掉了枪衣,瞬间暴露在天光下的枪尖顿时寒光闪闪,夺人心神,大家不仅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老人说:“枪你们随便看,也能摸摸。千万不要走出这间屋,让小提炉枪见到阳光!”气喘吁吁的老人被家人扶走了,副局长接过来李尚武手里的枪。除了沉甸甸的充满染手的铜锈,枪尖似乎也失去了熠熠生辉的样子。他把脸靠在庞大的保胎大军中近枪杆,模模糊糊看到一些斑纹。他下意识的往屋门前凑了凑,还是只能看到些不很清楚的花纹。他又往外挪动了一点,终于看清了枪杆生犹如游龙的斑纹,无头无尾,杂乱无章,看得他眼花缭乱,头脑发晕,几乎呕吐。他一个趔趄就要摔倒,大队书记急忙扶住他,那枪尖斜斜的进入到阳光里。一切平静如初,哪里有什么白浪滔天、或者电闪雷鸣、暴风骤雨、虎啸龙吟!大家都笑了起来。副局长索性拈起枪跳到庭院里,一招”举火烧天“舞动起来,几个招式使过,禁不住有点气喘。他把小提炉枪送还到仍然站在堂屋里的李尚武手里,客气的与李尚武一握,轻轻说了声:“谢谢!”径直走了出去。直到大家走出大门,李尚武还能听到副局长轻蔑的声音:”哪有那么神,就是一把破枪头子!“李尚武叹了一口气,把小提炉枪装在漆黑的金丝绒枪衣里,登上梯子送到房梁上。
四、
副局长告别地方上的干部,装上一大袋沙土返回县城。不想半途警用摩托三轮车撞到了一株合抱粗的大槐树上,车毁人亡。据目击的村民说,当时宽阔的马路上只有他的一辆摩托车在行驶,不知为什么,摩托车突然如酩酊的醉汉东倒西歪起来,副局长顿时惊慌失措好像是拼命的想稳住摇晃的车把,不料摩托车一个趔趄“砰”的一声撞在大槐树上,他的脑袋当时就开花了。兔走乌飞,光阴似箭。新世纪的到来给经济的飞速发展安装上了强有力的翅膀,黄河故道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浅平的河道被深挖疏浚,虽然没有浩浩汤汤、朝晖夕阴的气象,但是清凌凌宽阔的水面倒影着绿树白云自有一番情味。村村有水泥路相通,甚至达到了户户家家路面硬化的局面。李老家三层、二层的小楼拔地而起,宽大的铝合金玻璃窗掩映在婆娑的树阴里楚楚动人。已过花甲的李尚武坚决不同意子孙翻盖房屋的请求。李家的子孙甚是无奈,四邻皆是楼堂瓦舍,簇新闪亮,独独李尚武住的解放初期修建的屋宇庭院如着百衲衣的老和尚被围在核心。子孙们降一个格说翻新也不行,把他接到城里去生活也不行。他就死心塌地的守着这幢古色古香阴暗潮湿的老住宅,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挪窝。还在客厅中堂里贴着自己手书的横幅:人在房在,房去人亡。李尚武的“圣人抱一守天下式”的做法传到 山的耳朵里。 山的老爷爷先追随北洋军政府时全威将军李厚基把全家带出了李老家,他爷爷后来跟着共产党闹革命。
解放后, 山的全家把家安在江南。 山在做常务副市长的时候就想借回家祭祖时看看小提炉枪。可是千头万绪的工作硬是纠缠着他没有抽出来时间。如今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李尚武的子孙求他有空回老家时劝劝他这个老顽固大哥,看能不能放弃这个花岗岩般坚实的老观念,好推倒老房子,盖起高楼大厦。虽说李老家基本都是同宗人,可是一个老头子守着一座破败的院落,总是让李尚武的亲朋好友感到无精打采,颜面无光!
春节后, 山一家从江南回来祭祖来了,还带来了一所大学的研究古文字的教授。祭祖仪式完毕后,大家都随着李尚武回到李家老宅。拗不过 山和大家的面子,李尚武让远道而来的孙子顺着梯子爬上房梁取下尘封的小提炉枪。大家屏住呼吸盯住李尚武慢慢取下满是灰尘的枪衣,充满铜锈的枪杆慢慢露出来。寒光闪闪的尖锐的枪头出现在大家眼前,每个人都感到寒气逼人,不禁激灵灵打了个寒颤。突然大家感到面前一道寒光闪过,接着一声霹雳雷响刺破耳鼓,门外一片漆黑,大雨滂沱而下。室内 山已经瘫倒在地上。抢救 山的120救护车刚走,一辆警车开道几辆轿车冒雨驶进李老家。问明情况后,车上下来的人严肃告诉大家没有大事,只是请李市长马上到市委开会。警车带着几辆轿车去追赶载着昏迷不醒的 山的120救护车去了。
山带来的在大学里研究古文字的教授已经解读出了小提炉枪上的斑纹。那不是什么斑纹,而是用难认难读的梅花篆字留下的铭文:枪出佛门,六祖开光。遇月生辉,遇日亡伤。贪佞之辈,非伤即亡。雪藏高阁,福泽绵长。
共 48 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说到“梭镖”,让出生在北方的编者也如云雾里,但是解释到“枪”(这里指红缨枪),让从小崇拜历史名将的编者会心一笑。“长枪”、在处于冷兵器的古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浩瀚历史,有多少将军跨战马,提银枪,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如:三国的赵子龙、隋唐的罗成、宋代的杨家将、岳飞等等。总之,“枪”在古代是兵器中的重中之重。而文中的这杆“小提炉”枪,是“李老家”“李廷玉”收藏的铜枪,这杆枪的由来充满着传奇色彩,它不仅神秘,且又“诡异”,令人生畏。从抗战时期曾传就立过功绩,而且在和平年代通过种种例子也让人敬畏。欲想知道这究竟是怎样跌宕起伏的传奇,请走进作者书写的故事里,让作者通过一件件离奇的故事一一告知。一篇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传奇小说,语言精炼,悬念得当,情节安排巧妙,内容层层推进,让人不忍释卷。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期待更多精彩作品。【轻舞:永远的狼】
1楼文友: 15:46:07 问候作者写作辛苦,感谢对轻舞的关注,期待拜读您的更多作品,祝写作愉快! 时光静好,与卿语!似水流年,与卿同!繁华落尽,与卿老!
回复1楼文友: 21:06: 2 谢谢,紧握。
2楼文友: 20:5 :58 所有的奇事和悬念都在文章最后枪上的篆字豁然明朗,确实有传奇色彩。问好作者。
回复2楼文友: 21:07:0 谢谢,祝福您。
楼文友: 21:06:08 谢谢狼兄精彩评点,此故事是我爷爷讲给我的,感觉不错,就写了出来。 橙子文学
为什么灰指甲那么难治嘉峪关治疗白斑的医院天水哪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 上一篇: 藩国韩寒所办杂志8月面市
- 下一篇 藩国龙印血魂第八十三章反杀
-
不动产登记四统一年底前将实现和你息息相关
2020-08-13
-
中医药防治三高学术会
2019-07-13
-
茜草高产栽培技术
2019-07-13
-
中医介绍怎么护肤效果好
2019-07-12
-
国家中医药局发布骨科九病种临床路径
2019-07-11
-
足浴保健注意要点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