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城市的田园诗
中药方剂 2020年06月16日 浏览:5 次
春耕:写给城市的田园诗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当凛冽彻骨的霜风成吹面不寒的和风时;当晶莹剔透的雪花羽化成润物无声的细雨时;当死寂冷清的荒野蜕变成喧沸热闹的绿野时,春天轻轻悄悄地开始了。
万物复苏,蓄势待发,处处充满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蛙鸣虫啾,鱼跃鸟舞,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能量;土壤湿润,溪水叮咚,提醒着乡村人们春耕也开始了。
俗话说:春不种,秋不收。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千古流传的名言道出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春是步入新的一年的阶梯,是春耕播种的好时节,是全年收成的基础和铺垫。
春分时节一过,乡村的田间地头,似乎忙碌的远不止是农耕的人,就连林中那些调皮的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一会儿在天空里展翅飞翔,一会儿又栖在枝头嬉戏欢歌,引逗得在田野里玩耍的小孩子,跟着鸟儿们一起欢呼雀跃着。
纵横交错的乡间陌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机车隆隆作响等等一系列的和谐景象,把原本比较安静的田野,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
春味渐浓的三月,天地同现一派繁忙…
我在城里,围困在钢筋水泥林立的建筑群里,身心早已经麻木了,不会感受到城外的一切变化,只有置身到大地深处,才能知道,什么,什么是绿。
走进乡村,看片片新绿叫醒沉睡的土地,听鸟儿鸣啼歌唱春的斑斓多姿。脚下这片土地,融入了我生命的年轮,思绪瞬间回到了儿时的春耕,如春水流过心田,畅快淋漓。
晨光初照,春风微寒,山坳里到处弥漫着新翻泥土的气味。我牵着那头皮毛黝黑油亮的毛驴。父亲扛着犁头。到了田边,父亲从我手里牵过绳子,绾了几圈盘在驴头上。驴儿温顺地低头,让父亲套上犁铧和架担,自觉地走进田里。父亲轻轻地扬了扬手中的鞭,那驴儿就昂首挺胸地踏步向前,犁铧翻起田里的泥来,像拱起一条条光滑的鲤鱼背。休眠了一个季节的冬水田,就在这和煦的春光中醒来了。
那时还是启动家庭联产承办制不久,农人对土地的那种激情重新焕发出来。精耕细作时代,土地在农民眼里也十分金贵,春耕还传承着老的三犁三耙。夏天收割之后,秋天茅草茂盛而又开始枯黄时据周边商铺员工郑女士介绍,农民会铲田坎、烧草灰。土里的杂草要铲掉,晒干后烧了灰肥土;田边、田坎上长的草,就铲到田里沤肥;为了田坎结实不漏水,还要专门糊田坎。为了尽可能地增加土地的利用率,田坎上还要种黄豆、绿豆或者玉米、高粱。三犁三耙是建立在这些基础工作上的重头戏。为了增加土地的松软和活性,一般是收割完庄稼后,就犁上一次,耙平母亲拉扯不住,秋后再犁再耙。开春后,又再犁一次再耙平。
秋耕深,春耕浅。”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耕好耙好,光长庄稼不长草。”等等这些谚语当然不是诗,但谁能说这些凝结着生活的经验与智慧、散发着泥土清香的语言不是诗呢?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手一脚全是诗。
历经几次折腾田整好了,赤脚走进田去,踩上去软绵绵的,非常舒服。有经验的农人根自己的脚下,就可以判断哪些田肥、哪些田瘦。我想,农耕文明之所以成为一种文明,大概因为它一直维系着这种人与自然丝丝入扣而又生生不息的深层次关系吧。
活色生香的春耕图是如此亲切可感而诗意荡漾。那是山间的经典画面:父亲扶着犁头,扬着鞭,驴儿拉着铧,一页页像翻书似的,新鲜的泥土排列在水田里。父亲有时会哼上一段秦腔,驴儿偶尔也会昂头一声长啸。人累了,就坐在田埂上,抽上几分钟老旱烟,或者嚼上一个母亲带来的馒头;驴累了,就在田角埋头品尝我们割来的新鲜的草…
远处,在山坡上、田地里,你能看到左手持犁铧,右手拿着长鞭杆的人。他举起鞭杆在驴的上轻轻一点,大吼一声,驴子就甩着尾巴多走几步,脖子上系着的铜铃鸣奏着叮叮铛铛,似乎告诉人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你还会听到吆喝的喔喔”声和鞭杆敲打犁铧的当当”声,就像是春天耕耘的协奏曲。用犁铧耕过的土地,如同作业本上一行行整齐的书写。农人是不会糊弄土地的,因为他们深知一个道理:你在春天亏欠土地,土地就会在秋天亏欠你。
一位鹤发的中年农民,手持一把铁制的散爬,横着身子移步前行,散爬的木柄在他的手中伸前退后,串串脚印和散爬垄畦后留下的痕迹是整齐有致,诚然是一位种地的行家里手了,不用细端详,也用不着细打量,垄后的田畦是笔直而划一。
一对中年夫妻忙碌在井水漫灌的地里,丈夫手执一把铁锹,随着徐徐的水流,在梗里边走边打坎化沟,妻子是顺着淌过水的垄,细致地察看着水浸润的畦,虽然分工畸轻畸重,但是干起活儿来,夫妻二人是全神贯注,潜移默化地诠释着家的。
嗥喻—空旷的田野传来了赶牛的吆喝声,一位两鬓皆白的老者,一手执着木制的犁柄,另一手挥着皮制的鞭子,两头黑白颜色驳杂的犍牛,铿锵有力地前行在泛着浅褐色的田地上,偶有一头走得慢了,老伯伯挥打上一鞭,高亢地吼上一声。经过犁耕后的田地,酥松平整,层次分明。
风轻轻地吹过来了,夹杂着泥土的味儿,裹着草木的香。男的手执一把铁锹,女的肩挎一个帆布包,男的脚蹬铁锹,插入田地里,往前轻轻一翘,女的熟稔地向锹背投向几颗豆粒,古旧的点豆方式依然在薪火传承。
太阳逐渐升高,男人们开始汗流浃背。驴也累得气喘吁吁。我看见父亲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来,被太阳映照得亮晶晶,一颗颗滚落在脚下的泥土里。
偶尔田边休憩,父亲会抓一把泥土捻开看,那是他对土质的研究。
夕阳西下,坠落山沟的时候,父亲扛着犁铧,在晚霞的映衬下走上回家的路。一日的春耕随着天黑浸入一片静谧之中。
多年过去了,尽管随着时光的流逝,日夜的更替,岁月的变迁,我与犁、耙的日子已成回忆,它们与我渐行渐远。但那些耕田的时光总会在我记忆深处,犹觉那样的日子一直揉进生命里,就躺在血液里,镌刻进我的骨髓里。
岁月是一条永不回头的河流,田野上再也见不到父亲的影子,听不到春耕的牛号子。但每当春耕时节,鸟语花香,草长莺飞的时候,春耕的场景似一幅年代久远的油画,被徐徐打开。泪花晶莹中,我闻到了泥土的气息,看到了汗珠滴落的父亲。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这是春耕的日子,一幅春耕图又在眼前展开,似乎是一种隐喻和启示: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有什么样的耕耘,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我们不是都在开始春耕么?
我在心园里埋下一枚寄予诸多希望的种子,请时间为我作证,它不会惧畏浅春的乍暖还寒。尽管带着欢愉、带着诗意、带着浪漫、带着虔诚,让春阳朗照、让谷风薰蒸、让雨水润养,张开笑脸,向着太阳,鼓起理想的风帆,用微笑面对每一天的,用微笑拥抱生活,用微笑迎接金色秋天的到来,理想就在春天,希望就在自己的心间!
田文华,男,庄浪万泉人,曾毕业于原南京政治学院系,现供职于某省直机关,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自娱自乐,有百余篇小说、散文等在《人民文学》《十月》等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收编入《读者》《神州魂》等书籍,先后发表作品千余篇,出版书籍2部,多次获各类、文学奖。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春耕
春耕:chūngēng,是春季播种之前,翻松土地。立春过后,春耕即将开始,在中国一些地区一直传承着试犁的习俗,但由于各地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寓意春耕生产传统习俗的方式和时间也有所不同。英语是springploughing。
男子阳痿怎样治芜湖治疗白斑的医院南阳治疗白癫风医院
-
不动产登记四统一年底前将实现和你息息相关
2020-08-13
-
中医药防治三高学术会
2019-07-13
-
茜草高产栽培技术
2019-07-13
-
中医介绍怎么护肤效果好
2019-07-12
-
国家中医药局发布骨科九病种临床路径
2019-07-11
-
足浴保健注意要点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