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有什么理论依据
中医丰胸 2019年06月24日 浏览:15 次
中医养生有什么理论依据
大家都知道中医养生,那么具体中医养生有什么依据呢?一起来看看文章是怎么解释的吧。
一、说情志:
人要健康长寿,清志调畅是一个重要条件。陶弘景在《养生延寿录》中提出: 养性之道,莫大忧愁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二、戒私欲:
养生求静,使身心处于万虑皆息独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荡。孙思邈说: 人不终眉寿,或致夭殁者,皆由不自爱惜,竭情尽意,邀名射利。 故善养生者 勿汲汲于所欲 , 心无妄念 , 所至之处,勿得多求 , 旦起欲专言善事,不欲先计较钱财 。
三、远房室:
指性生活有节制。人的生长发有赖于肾精,肾精充盈则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强。欲保肾精,必须节制性软,倘贪色好艳,纵欲无度,势必损精害体折寿。
四、适四时: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顺应季节气候是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吕氏春秋》说: 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 所谓害,就是指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大寒、大热、大燥、大温等反常气候,中医称为 六淫 。
五、节饮食:
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内经》对饮食不节的危害,有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 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 等多处论述。孙思邈对饮食宜忌的论述更全面、更科学,除 食不可过饱,务令简少 , 常宜温食 , 常宜轻清甜淡之物 等常识外,还对饮食方法、饮食卫生重笔描写,如 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 , 食勿大语 , 每食以手摩面及腹 , 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 , 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 等等,这对避免损伤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预防传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六、常运动:
人是有机的整体,常运动会使精力充沛,身体健壮。早在汉代,华佗就倡导锻炼强身以防病。他指出: *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 养性之道,常欲小劳 , 体欲常劳,但勿多极 ,提醒人们经常活动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顺性情:
指要健康长寿,须按年龄规律自身颐养。孙思邈分析老年人说: 人年五十以上,阳年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与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性情变异。 这就告诉我们,人在进入老年期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形态的变化,我们要爱护、体贴老人,顺其性情以调之,以利他们尽享天年。
八、服药饵:
人生在世,享赋各异,况病魔无情,难免伤人。因此,服食药饵也是养生学内容之一。古人重视服药饵来防病治病,养生延年,并拟定了许多延年益寿的药饵、药方。但是,养生不可单靠服药饵,否则, 虽常服药饵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 , 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
因此有了以上的依据,中医养生是能够帮助我们养生的。
宝宝脸色发黄怎么回事小孩儿不爱吃饭宝宝脾虚的表现
痢疾好了以后总是腹痛如何缓解整肠生与二联三联四联菌的区别
东北制药整肠生多少钱一盒

- 上一篇: 白柳的药用价值白柳的副作用
- 下一篇 粉条儿菜
-
国外受阻中航地产首个海外项目终止
2020-07-03
-
甘蔗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6
-
五代同堂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1
-
世界中联召开2019年分支机构会长级会议
2019-07-07
-
刮痧疗法的操作技巧
2019-07-07
-
减肥瘦身的果蔬混搭都有哪些
2019-07-06